special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列表

共检索到2983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安全保障效率的影响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目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手段。[方法]本文基于中国2006—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Malquist指数法测算了粮食安全保障效率,并对粮食生产的三大功能区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科技水平、运输效率以及种植规模等方面的服务效率较低,处于DEA无效状态。(2)非DEA有效决策单元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均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合理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效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且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来提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效率。(4)不同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保障效率存在差异,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及粮食主销区。(5)种植服务、收割服务、加工服务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影响;收割服务通过影响农机跨区作业提高粮食安全,加工服务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保障粮食安全。[结论]基于此,从构建差异化区域服务供给体系、推进数智技术融合应用、完善跨区协同机制、健全全链条服务制度等方面,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整体效率。 

[学术文献 ] 新形势下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评价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在目前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持续恶化、中国国内粮食生产仍处紧平衡的背景下,亟需明晰新形势下耕地利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从“耕地数量稳定—耕地质量提升—生态可持续性—粮食供给潜力—耕地利用风险”的五个维度出发,构建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并基于2007—2022年多尺度数据展开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22年间,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增幅达22%,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新疆的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突出,分数普遍高于0.45的中国平均值;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能力较弱,部分区域低于0.42;3)由于丰富的耕地可开发资源,四川盆地和新疆地区具有较大粮食供给潜力,利用潜力得分分别是平均值的1.5和1.8倍;全国有超过35%的市级单元呈现高风险值的空间聚集,尤其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耕地不稳定利用风险较高。本研究评价的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结果有别于粮食产量指标,突出了区域的粮食增产潜力和自然、社会等多重耕地利用风险。将本研究评价结果与粮食产量双维度综合考虑,有助于分区诊断粮食安全发展方向。本研究揭示的分维度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降低耕地利用风险、提升耕地利用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学术文献 ] 我国稻谷、小麦精准适度加工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开展稻谷、小麦精准适度加工研究是节粮减损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以及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有效途径。而目前稻谷、小麦精准适度加工技术仍存在口感、营养及安全性难以协调的突出矛盾问题,产业化发展受到适度加工精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适度加工产品保质期与消费者购买体验之间的矛盾、产品出品率与企业投入设备成本之间平衡关系的矛盾等方面的制约。建议加强相关核心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力度,深入开展科普与消费倡导,完善财政补偿政策,多端共同发力,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提振消费动力及企业积极性,在增量、增质、增健康三个方面提高粮食资源的利用效率,助力节粮减损,促进产业升级。

[学术文献 ] 中国粮食进口的结构性变迁:核心驱动、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加入WTO以来,中国粮食进口结构经历了从以大豆为主的大规模进口向大豆、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多元化大规模进口的转变。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从“以粮为纲”向“粮+肉蛋奶多元消费”转变,带动了饲料用粮需求增长,而本土粮食生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当前粮食向大规模、多元化进口转变的核心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城镇居民膳食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了第一阶段饲料用粮进口高峰。2010年后,农村居民肉奶蛋消费快速增长,推动了第二阶段饲料用粮进口高峰。在城镇和农村居民肉奶蛋需求同步增长、国际风险持续加剧背景下,第二阶段饲料用粮进口增长更快、规模更大。在大食物观视阈下,中国饲料用粮进口规模将继续扩大,将持续面临国内供需失衡、国际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加剧的挑战。对此,一方面应有效防范国际风险、提升粮食国际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要“开源”与“节流”并重,不断增强国内粮食供给能力。

[学术文献 ] WTO农业补贴合规性判定与美国的技术性“合规”——基于美国农业国内支持通报的分析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尽管WTO现行农业规则对约束发达成员的农业补贴、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扭曲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功能性漏洞,亟待通过谈判改革和完善。美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其农业补贴是否符合WTO规则,既关系全球农业贸易治理的有效性,也关乎WTO农业规则实施的权威性。但本文发现,美国农业补贴实质上是技术性“合规”,是美国通过改变黄箱补贴措施分类、调整通报期等技术性手段而实现的“合规”。若按照WTO规则重新计算,美国2019年、2020年的黄箱补贴远远超过其约束上限,已构成实质性违规。这种“技术性合规”,是对WTO农业规则和全球贸易秩序的挑战,也凸现出WTO现行农业补贴规则存在不平衡、约束不充分问题。因此,要加强对WTO成员农业政策合规性监测和溢出效应评估,推动重启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治理体系。

[学术文献 ] 经济学逻辑下的农业强国:内涵阐释、国际经验与中国的进路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农业强国的经济学逻辑表现为:在农业分工与交换高度深化背景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和农业风险应对力的不断增强。本文以这一基本逻辑为主线,基于劳动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两个维度系统讨论了农业强国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本文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测算了2019年世界各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指数,认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八个国家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强国。中国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需要现代非农产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以确保在增强风险应对力的同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底蕴,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热门相关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