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2908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迈向育种5.0:智能品种的智能培育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粮食安全一直是世界人口增长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1927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20亿, 2022年突破80亿.在这100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背后,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作物单产的大幅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根据联合国数据,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现有粮食增长率将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亟需下一代的育种革命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那么下一代育种技术核心是什么呢?
[学术文献 ] 俄乌冲突与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冲击与修复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俄乌冲突短期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较大扰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影响,但2022年7月、8月全球粮食价格已回到俄乌冲突以前的水平,全球农产品市场完成了自我修复。本文对俄乌冲突与全球粮食安全进行复盘,发现全球农产品市场冲击与修复机制不同,从冲击机制来看,俄乌冲突直接冲击乌克兰旧作物季的出口和新作物季的生产,并通过影响出口国出口政策、冲击能源等基础物资供给等方式间接影响市场;从修复机制来看,全球农产品贸易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等多边贸易体制下保持了应有的韧性,价格上涨产生贸易转移、刺激生产效应,并抑制部分需求,从而达到供求新均衡,这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富有韧性的内在作用机制。俄乌冲突对中国粮油市场也产生影响,但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所分化,对玉米、油脂油料等国内外联动性较高的品种影响较大,对小麦、稻谷等联动性较低的品种供应影响较小。本文认为应对危机,短期靠储备、中期靠进口、长期靠生产,建立必要的储备、进口和生产调节能力,未雨绸缪应对短期的供给冲击,坚定国际农产品贸易信心,持续深化农业贸易和投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多元流通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学术文献 ] 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大豆供给安全:现实基础、潜力研判与策略选择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大豆是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之一,在农业强国战略中有着突出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过高,在全球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冲击下,贸易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集聚、脆弱性凸显;立足国内,确保大豆供给安全,实现风险可控,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豆有效供给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产区加速北移、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四元”现实困境;多情形测算结果显示,立足国内提升大豆产能的潜力巨大,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增强我国大豆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学术文献 ] 激发粮农增收活力:订单模式运作机制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契约农业运作机制对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典型水稻主产区作为案例样本点,运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法,借助Nvivo12 Plus对水稻企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新发展理念下水稻订单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增值、协作动力、订单制度安排、绿色生产、绩效增加和农户增收10个主范畴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稻订单模式的重要因素。继而,以订单模式为中心范畴,构建起“环境—价值(产业)链—协作动力—制度安排—共生共赢”的新型运作机制。最后,立足水稻订单模式发展共生共赢的根本目标,剖析企业绩效增加和农业绿色生产赋能粮农增收的具体路径。
[学术文献 ] 作物耐碱新机制,碱地粮仓新希望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地是粮食安全之基.然而,由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现有耕地质量和面积正遭受极大的破坏.其中,因土壤盐碱水平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尤为严重,过高的盐碱水平不利于作物生长,从而导致可供利用土地质量下降以及面积减少,极大影响粮食产量[2].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耕地面积约为16亿公顷,但是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有超过50%耕地逐渐盐碱化,这意味着将有15亿人因粮食不足而挨饿.因此,开展盐碱地的改良和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学术文献 ] 粮食安全视域下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目的】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全球和区域性外部冲击威胁的背景下,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数字化能否显著增强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为政府和农业相关主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以替换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和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内生性检验。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考察不同地区的差异,并检验涉农财政补贴的门槛效应。【结果】农业数字化显著提升了粮食供应链的韧性,特别是交易数字化在提升韧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系数为0.108(P<0.01),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西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最为显著、系数为0.436(P<0.05),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甚至系数为负(-0.0604)。涉农财政补贴显示出门槛效应,当补贴水平超过0.8996时,农业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正向作用大幅提升、系数高达1.066(P<0.01)。【结论】农业数字化是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途径,交易数字化加速了信息流通和市场透明度。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应充分利用其门槛效应,调整涉农财政补贴政策,推动区域性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发展,从而全方位增强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确保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