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2923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系统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优化、耕地资源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理论层面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测度耕地系统韧性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系统韧性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22年中国耕地韧性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演进态势,数值处于0.274~0.427,共累计提升55.57%;韧性指数空间上差异显著,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一带,低水平区集中于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中部地区韧性水平初期相对较低,后期缓慢提升。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系统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随时间推移影响效应逐渐增强,且在平行趋势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对耕地系统韧性产生积极作用。4)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粮食主产区效应最强,产销平衡区次之,主销区最低;在地理区域上,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北、东部。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农田管理者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充分评估耕地系统韧性,以制定适应性建设和管理方案,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与持续发展。
[学术文献 ] 塑造粮食安全治理议程:东盟的进展与限度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在世界粮食危机持续加剧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成效不佳的现实背景下,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塑造粮食安全治理议程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对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诸多挑战。东盟作为承担综合性职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东南亚粮食安全治理格局中发挥着重要职能。在区域层面积极构建粮食安全话语,持续推进治理机制建设;在国际层面全力提升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议题的受关注度,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中国、美国等国家展开深入合作,致力于加强东盟成员国的粮食安全综合水平。然而,由于成员国间存在立场差异、组织部门间协调不足以及资源限制等问题,东盟在粮食安全治理的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多重阻碍。展望未来,东盟可与中国在全球发展倡议下,进一步加强政策对接与协调,持续深化粮食安全合作,协同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联合声明》,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学术文献 ] 1976—2021年日本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趋势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中国空间治理愈加强调对国土未来合理演化过程的设计,理性判读先发国家空间优化与调控中可能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治理经验,是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对未来预判能力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国家尺度解析1976—2021年日本国土空间时空结构、空间转型及空间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识别关键驱动因子基础上模拟日本未来国土演化趋势。研究结论为:(1) 1976—2021年日本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但农业空间规模和粮食产量大幅下降,日本国土农业生产能力日益退化造成巨大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形平坦的平原和湾区集中引发了严重空间冲突。(2)日本国土空间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全国经济波动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国土空间演化整体方向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能有效改变演化的速率和进程。(3)多种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日本未来国土空间格局并不会发生结构性变动,农业空间将被持续侵占,伴随着乡村人口不断流失和老龄化程度加深,其国家粮食安全危机将进一步加重,同时日本极有可能在未来10~15年联结东京—中京—近畿三大都市圈形成世界级的巨型老龄化城市群。
[学术文献 ]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战略和民生,粮食主产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安全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地区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因地理位置、劳动力转移程度及地区粮食安全水平而异,其中对黄河流域、低劳动力转移地区、高粮食安全水平地区保障效果相对较为明显;粮食主产区政策可通过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且两者存在协同关系;粮食主产区政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能够通过示范效应、技术溢出、知识溢出提高周边地区粮食安全水平。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粮食主产区相关粮食安全政策,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从而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的溢出效应。
[学术文献 ] 大食物观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任务,虽然近些年粮食产量取得了连年增长,但是国家粮食安全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安全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不平衡、种子育种技术卡脖子等矛盾。为夯实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地位,应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支撑激发粮食种植源动力;发挥优势资源驱动粮食生产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粮食保障体系强固粮食供应链韧性,全方位夯实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根基。
[学术文献 ] 日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及其对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启示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国和日本在农业资源禀赋和政策取向方面具备较高的相似性,通过对日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目标、法律政令、实施体系、政策工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其财政支付、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分析,发现日本在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化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利益保障、法律政令可操作性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推动了日本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这对我国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建设农业强国有如下政策启示: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制度体系;统筹规划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工具;加大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