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规模化流转溢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知网
来源地址: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X-VFCYicIZuAC796J1dpECB8iPd8Le1d69tLzbB7sLUz51c932c26AJXL8mioJLGnyU37W1OX5wFe5AlRWbOZcSM826T5sPGzQ0gkoU0DX2FzEEBbuvmPl8snGl6ahu1edzNIwtU2ZsJeKulSVrFrgPi_ESqmL0gUsUpk2riGD_BIiF-IvDeE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5-10-21
摘要:
[目的]在耕地流转市场化加速推进与流转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探究耕地规模化流转溢价的生成机理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规范流转市场、抑制“非粮化”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路径。[方法]基于土地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主体—客体—环境”三维分析框架。以新疆奇台县为例,运用实地调研数据与计量模型,测度流转溢价率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1)新疆奇台县耕地流转市场活跃,流转率超过50%,实际流转均价为1049元/亩,显著高于理论合理价格706.98元/亩,溢价率达48.38%,表明当前流转价格已明显偏离基本面,存在投机性溢价现象。(2)三维分析框架有效揭示了流转溢价的形成机理,其根源在于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引致的资源溢价、经营主体逐利动机催生的行为溢价,以及由市场供求失衡与政策干预构成的环境溢价三者的共同作用。(3)耕地流转价格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这种分异本质上是灌溉资源禀赋差异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并放大的结果,反映出资源不平等对农地市场的扭曲效应。(4)单因素分析表明,风险感知对规模化流转溢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耕地质量、灌溉条件、政策认知、工商资本进入、价格评价及风险感知均对溢价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灌溉条件与外来资本集聚的边际效应尤为突出,反映出典型干旱区农地市场的资源依赖与资本驱动特征。[结论]政府应加快构建流转价格调控机制,强化资本准入监管抑制投机行为,完善补贴政策提升种粮收益,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以遏制“非粮化”。此举有助于协调市场化流转与粮食安全战略,为农地制度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