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3058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四川“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效、现实挑战及“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十四五”期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政策制度环境持续优化。然而,面对新形势,四川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粮食高位增产难度抬升、农业科技创新赋能不足、农业产业竞争力和韧性偏弱、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农民增收动能减弱。据此,“十五五”时期,亟须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增强粮食稳产保供能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二是因地制宜锻造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提升产业质效及其韧性;四是加速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健强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五是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六是打通要素双向流动梗阻,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通过系统施策,为加快四川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学术文献 ] 日本农业基本法修订情况及其启示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1961年,日本制定《农业基本法》,确定了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收入为核心的农业基本法制度体系。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日本于1999年废止《农业基本法》,新制定《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明确了确保食物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四大基本理念,并以之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农业基本法制度体系。2024年6月,日本国会对《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进行全面修订,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基本法核心理念,新增加“建立与环境和谐的食物系统”基本理念,明确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并推动在人口减少背景下维持农村社区。中国正在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工作,可以借鉴日本农业基本法修订经验,坚持原则性与约束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并实施量化管理,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导向,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供给。
[学术文献 ] 中国粮食进口海运通道布局特征、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粮食进口已经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国90%以上的粮食进口需要依靠海运方式,确保海运通道网络的安全畅通成为维护中国粮食进口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翔实的海运数据,系统剖析了中国粮食进口海运通道的布局特征及其潜在风险。研究发现,中国粮食进口海运通道高度集中且固定,美洲至中国的三条主要通道承载了超过80%的运输量,且一半进口粮食经由马六甲海峡。这种对少数通道和关键节点的高度依赖显著增加了运输体系的风险性和脆弱性。极端天气、航道拥堵、海盗袭击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运输中断、堵塞和安全威胁。同时,运价的波动以及粮食本身的特殊属性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海上运输的不稳定性。本文据此从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建设、拓展多元海运路径、优化陆上粮食物流网络、健全风险预警防控系统等维度提出了提升中国粮食进口海运风险防范能力的对策建议。
[学术文献 ] WTO改革中粮食公共储备政策的演变与各成员提案比较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农业市场准入以及补贴问题历来是WTO多边贸易谈判的难点,当前也成为WTO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如何在对外开放中保障本国粮食安全,进而符合WTO规则,已经成为发展中大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WTO改革背景与粮食公共储备政策的历史演变,系统梳理各成员关于粮食公共储备的实践做法,比较分析WTO及各成员关于粮食公共储备的政策演变和分歧。研究发现,WTO改革中粮食公共储备争议主要集中在外部参考价格评估、方案和产品覆盖面、公共储备方案限制、通知和透明度、保障和反规避措施五个方面。各成员立场分化明显:美国反对该政策,认为其扭曲贸易;欧盟注重政策透明度和规则制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积极支持,视其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尽管分歧明显,但寻求共识、求同存异是WTO的主要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对策略:强化国际支持体系,稳固WTO权威性;加强国际合作,求同存异共发展;多措并举推进国内政策改革,推动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学术文献 ] 国有农用地政策改革与粮食安全战略优化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该文旨在探讨国有农用地政策改革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升国有农用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和政策回顾,梳理国有农用地政策的演进历程,分析其在耕地保护、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尽管国有农用地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耕地退化、流转市场不成熟、土地整治局限性、政策执行难度和科技创新滞后等挑战。为此提出综合性的政策改革和创新措施,以有效提升国有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为实现国家长远的粮食安全目标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
[学术文献 ] 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下订单农业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我国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提高稻谷种植农户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显著。然而,稻谷最低收购价多次上调造成供应链下游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由稻谷种植农户和加工企业构成的订单农业供应链下,通过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户生产决策和加工企业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目标产出量和增加农户收入;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降低加工企业的收购成本,但最低收购价的持续上调会抬高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导致加工企业的利润增量呈下降趋势;较低的平均产出水平会削弱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此时配套政策能够增强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此,建议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响应行为,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订单农业供应链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稳产稳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