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281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前沿资讯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9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干部职工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会议同时研究"十五五"农业农村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聚焦粮食产能提升、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谋划重大政策工程,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前沿资讯 ] 韩俊在农业农村部直属单位开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调研时强调 发挥技术人才优势 聚焦主责主业 有力支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9月1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调研部直属单位改革进展,强调要优化事业单位职能体系,支撑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在规划设计研究院,他要求做好“十五五”农业农村规划编制,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攻关和乡村建设数据监测。在生态总站,他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和外来物种防控。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他提出深化农业多双边研究及技术援助,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国家首席兽医师陶怀颖陪同调研。
[学术文献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对华北一个村庄的案例研究 进入全文
知网
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是首要和重点工作,治理有效是基础和保障工作。然而聚焦到农村现实发展,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却有可能构成一对矛盾,贯穿于乡村的各个领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效果。以华北地区某薄弱村C村为案例,试图对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过经济能人担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重塑了乡村治理共同体;通过基层组织带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造了乡村利益共同体;在政治引领和制度保障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共建了乡村合作共同体。在乡村治理、利益和合作共同体的协调推进、共同作用下,乡村社会多种碎片化要素有机联结于乡村发展共同体,在“互构互嵌”中集体经济日益得以巩固,乡土社会自治能力和治理效能逐步提升,产业兴旺与乡村治理在有序、有效、有力中实现高水平协调发展。
[前沿资讯 ] 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9月14日,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举行,以“赋能新起点,聚智创未来”为主题,总结种业振兴行动成效。我国畜禽种业取得显著进展:完成第三次全国遗传资源普查,建成333个国家核心育种场,白羽肉鸡和华西牛等国产种源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初步形成。论坛发布资源普查、濒危保护、分子身份证等成果,并展示72家单位的新技术新设备。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等环节,推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攻关和种源安全保障。论坛由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主办,线上线下超2000人参会,85.3万人次在线观看。
[学术文献 ] 科技韧性何以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进入全文
知网
科技韧性,作为支撑乡村教育振兴的钢梁,以其独特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重塑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形态。以科技韧性为棱镜,以韧性理论为基础,以逻辑思辨为方法,基于理论阐释、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的四维分析框架,折射出科技韧性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内涵本质的澄明、生成逻辑的解析、现实困境的显影和发展路径的描摹。研究发现,科技韧性主要赋能教育资源重组、教师能力拔高、教学模式创新和治理体系优化四个领域,而这些转变的齿轮,需要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三组动力源的共同驱动,但基础设施的根基尚浅、教师数字素养的缺乏被动、教育治理的框架陈旧和科技伦理的风险显现四重困境都在考验着科技韧性的成色。为此,建构出夯实技术基础设施、培育教师数字素养、优化教育治理蓝图、促进教学模式融合和构筑可持续生态围栏五条路径,以期打开乡村教育振兴的崭新局面。
[学术文献 ] 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进入全文
知网
文章基于2014—202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数字经济和乡村全面振兴综合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与内外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乡村全面振兴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地区差异显著;二者耦合协调度不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东部地区>全国>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的内部驱动因素中,影响较大的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数字基础建设与产业兴旺,外部影响因素中作用强度较大的为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