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698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美国开放科学的战略路径——开放科学动态聚合研讨会评述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本文旨在对美国开放科学动态聚合研讨会的核心内容与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述。会议在美国即时开放获取政策推动下召开,由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放研究社区加速器以及私人基金会主办,聚焦参与、协作、加速三大主题,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搭建全球交流平台,提出冠军计划等行动倡议,推动开放科学的深入发展。本文以本次会议为切入点,介绍了美国及全球的开放科学发展情况及具体行动路径,分析了以科研社群为关键力量的美国开放科学的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及推进策略,结合本次会议在政策完善、全球协作、技术创新、培训与教育等行动方向上的建议指南,列举了开放科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案例,并对其显著效果进行分析,以助力会议建议及措施的落地。基于本次会议以及全球开放科学视角,分析了我国开放科学发展情况,对比中美差异,为我国的开放科学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推动我国开放科学融入全球生态。
[学术文献 ] 以强化农业科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构想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强化农业科技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切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切实保障和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但在科研投入结构、重点领域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难以有效应对新时代的各方挑战。我国强化农业科技还需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体系,完成强化农业科研资源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等装备研发应用、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四大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学术文献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基于现阶段实践发展与战略部署提出的新概念。加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关键着力点。立足现实来看,当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自然禀赋较差,关键技术“卡脖子”,农业人才短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此,文章研究认为,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应当是:强化耕地保护,利用技术创新促进耕地的量和质双提升,维护好耕地生态环境,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效能;以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与数字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农业人才质量,建设多层次、多元化人才队伍;优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良性循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学术文献 ] 科技革命视角下全球安全治理新趋势及中国应对方略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探究两者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全球科技发展与主权国家安全关系出现的新趋势,认为科技发展催生出的全球安全治理新博弈领域、新发展矛盾及新争霸工具,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实践路径构建极具时代启示意义。从维护我国总体国家安全来看,应制定统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规划,构建更加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从推进全球共同安全来看,应在全球科技潮流中探索中国科技实践路径,体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致力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术文献 ] 中国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三元系统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包含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维度共21项指标的中国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省际2010-2022年的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验证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教育-科技-人才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向上转移倾向,实现了从颉颃阶段到磨合阶段的跨越。然而,整体耦合协调发展尚未达到较优状态,人才要素是阻碍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短板;(2)中国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向着良性协调方向发展但区域异质性依然突出,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队化空间分布格局。(3)东中部地区依托高协调度省份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的协同发展网络,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多极化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为全面畅通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各地区应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构建以人才链为核心的“四链融合”生态,同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术文献 ] 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绩效量化考核的思考与探索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管理人员是农业科研院所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研工作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岗位的绩效管理已基本实现量化考核,但管理岗位仍以定性考核为主。针对农业科研管理岗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管理基础薄弱、岗位设置粗放、缺乏有效的目标管理、指标设置难以量化等难点,文章基于全过程管理模型,结合考核目的的双重本质,探索提出了构建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岗位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路径与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科研管理岗位绩效量化考核的有效实施,服务一流现代农业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