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658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TPB框架下科技人才创新意愿的驱动路径研究——基于fsQCA分析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创新意愿是激发科技人才活力的关键。本文以236名科技人才为调查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框架下探究多要素协同影响科技人才创新意愿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高创新意愿的驱动类型有4条路径,即示范性规范-创新态度驱动型、指令性规范-创新态度驱动型、内生态度-主观规范驱动型和创新态度驱动型。创新态度是科技人才产生创新意愿的重要条件;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是调节科技人才创新意愿的关键要素,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科技人才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增强创新意愿的效果较弱。从组态视角揭示了计划行为理论要素协同影响科技人才创新意愿的复杂因果机理,为组织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提供了参考。
[学术文献 ] 多主体协作的分布式大型队列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以欧洲EPIC队列为例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大型队列已成为生物医药与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的开放性科研基础设施和卫生决策支撑平台,其意义不断凸显,多国已布局大型队列建设。聚焦典型的多主体协作的联盟式大型队列——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项目,分析其组织机制、经费来源、建设模式、标准化方案以及资源管理与共享策略等,剖析其成功实施与运行的关键,以期为建设多主体协作的综合性、共享开放的大型队列提供经验借鉴。分析显示,多主体协作的联盟分布式大型队列建设需要持续的投入和长效科研机制的保障,且通过前瞻顶层设计、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开展标准全面的数据和生物样本收集、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才可确保其持续、高质量建设。建议中国由政府主导规划并科学设计,建立一体化的大型队列组织和管理体系;设立专项进行长期稳定支持,确保大型队列的持续、高质量建设;建立标准统一的建设与管理方案,保证大型队列资源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数据资源规模、类型和质量,建立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大型队列;探索建立合理的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学术文献 ]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与创新--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省级农科院主要承担全省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及区域行业发展任务。科技创新平台是省级农科院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单元,其打造和运用对院所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以省级农科院为视角,回顾了“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科学平台体系、强化考核评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平台共享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省级农科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以期为省级农科院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及科研条件建设提供思路。
[学术文献 ] 加快构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低碳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导向不足、动力不足、协同不足、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体系构成、明确创新路径、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创新协同、打造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学术文献 ] 农业强国目标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困境与对策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所需,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情农情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统筹推进。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村产业融合韧性不足,发展效益受限;农村人才缺口问题凸显,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潜能有限;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现代化治理不足。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人才队伍、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建强基层党组织,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学术文献 ] 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以中国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熵权法测算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体系韧性,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科技创新通过降低农用化肥施用量,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人员占比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提升。因此,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农业要素替代,推动农业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引导创新辐射和技术溢出,发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韧性的良性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