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743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科研仪器研发资助政策的系统应对:基于美国NSF的启示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也是科技创新过程的主要工具,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科研仪器大量依赖进口,归根到底还是研发能力不足。科研仪器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多主体协同参与。国家资助是科研仪器研发的重要资金来源和战略指引,其政策体系需要系统设计。研究发现,美国NSF为支持科研仪器研发,常态化出台战略规划,面向研发不同阶段差异化供给政策,重视市场力量和多主体合作。得益于这些做法,美国科研仪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支撑了维护国家安全、巩固世界领导力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等长远目标,其政策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学术文献 ] 中美科技博弈视域下美国科研安全政策解析及我国科研治理体系的应对建构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研究目的]科研安全,作为确保科技进步与应用的关键要素,亟待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通过对美国科研安全政策的布局及其对华制裁措施的研究,可以揭示美国科研安全政策的本质与演化逻辑,分析美国科研安全保护政策工具的升级路径,评估美国政策对我国科技安全的复合性威胁,从而构建我国科研治理体系优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分析美国官方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深入研究美国在维护科研安全方面的宏观组织架构、政策布局,以及具体的执行路径。分析美国科研安全典型政策及其影响,并给出我国科研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通过对美国科研安全政策的深入研究,能够清晰地理解美国科研安全工作的特点和基础方法,为我国国家科研安全与反制裁工作开展提供应对策略,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以动态平衡理念为核心,统筹安全与发展双重目标。提高法律体系分层分类的治理效能,增强国际合作与规则博弈能力,逐步完善风险防控与伦理治理机制。通过法律创新、技术突破与国际协作,构建既能抵御外部遏制、又能引领全球治理的新型科研安全范式。
[学术文献 ]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路径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简称“三位一体”)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运行逻辑看,“三位一体”通过目标统一、循环发展、创新改革的逻辑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从需求、时间、空间三维度分析发现,“三位一体”的目标统一逻辑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循环发展逻辑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序演进规律,创新改革逻辑重塑微观、中观和宏观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就实践路径而言,要激活“三位一体”动力源泉以补足新质生产力的需求缺口,发挥循环效用以取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持续赋能以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空间,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学术文献 ] 深化对科技-工程-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规律性认识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引入工程创新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中间环节,旨在认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凡世界科学中心,必定是科技-工程-产业创新融合之国度。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表明,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并引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培养吸引人才力量和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实现科技-工程-产业创新融合。借鉴这些历史经验,中国要着眼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塑造,强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顶尖人才培养和赓续创新奋斗精神血脉,以科技-工程-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和未来产业新领域培育。古代中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科技文明成就,深化对科技-工程-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规律性认识,有利于中国以高度的历史文化自信自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探索从科技创新到工程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新路,取得人类最强的科技、最优的工程和最好的产业,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学术文献 ] 世界人口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力机制研究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动力机制是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方向、核心和重点。基于推拉理论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力机制分析框架,揭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受到推力、拉力、阻力3种力量共同作用。基于2013—2021年全球40个国家数据,创新地从人口视角下重点探讨人口发展对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球看,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呈“西强东弱”态势,集中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国家,但东部国家开始崛起,呈现“东升西降”趋势;人口规模会显著正向影响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人口规模会显著正向影响高收入国家的人才中心建设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创新高地建设;人口规模对高收入国家的世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发挥人口数量优势、提高整体人才质量、汇聚国际顶尖人才以及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建议,助推中国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学术文献 ] 全球顶尖科学家跨国流动与世界科学中心的时空格局演化——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者的分析 进入全文
中国知网
顶尖科学家跨国流动是塑造世界科学格局的关键力量。论文基于1901—2023年全球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者的出生、教育和工作履历数据,从人才成长的全阶段,揭示全球顶尖科学家跨国流动的时空动态,并以顶尖科学家流动为表征,解构世界科学中心的时空格局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顶尖科学家跨国流动在教育阶段呈现来源的相对广泛性和流入的高度集聚性特征,工作阶段逐渐从欧洲内部流动转向跨大西洋流动,相较于教育阶段,工作阶段的流向进一步集聚,呈明显的“锥形”特征。(2)以顶尖科学家为表征的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现象,呈现由德国转移至美国的时空规律,转移的时间发生在1930—1940年间。(3)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往往以优势学科为先导,从单一学科突破走向学科均衡,相较于科学中心的转移,优势学科的转移时间更早,衰落时间更晚。(4)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存在前置和后置现象,表现为出生地集聚中心晚于工作获奖中心,而教育中心的转移和衰落均早于工作获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