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列表

共检索到1232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前沿资讯 ] 跨境电商4项新国标发布 让外贸企业闯劲更足 进入全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务管理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质量评价》等4项跨境电子商务国家标准。专家认为,跨境电商领域4项新国标“打包”发布,为跨境电商领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更多标准化支持,中国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将更“有谱”。 拓展外贸新空间。海外的果蔬生鲜端上中国家庭的餐桌,美妆产品、医药保健品、母婴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中国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用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日渐成熟的“买全球卖全球”业态,不仅激发了国内外市场活力,也为外贸行业增长拓展了新空间。 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核心动力。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来增长近10倍。跨境电商占外贸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1年的4.9%。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 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产业呈现显著特点。从商品看,九成以上的跨境电商货物为消费品。从企业主体来看,跨境电商大幅降低国际贸易的专业化门槛,中小微企业成为新型贸易经营者,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从渠道看,跨境电商从依托第三方平台为主,逐步开发出独立网站、社交网站、搜索引擎营销等多种新渠道。从节点看,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海外仓已成为新型外贸基础设施。目前,中国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海外仓建设中。 跨境电商的新特征也为跨境电商的规范性发展带来新挑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主任孙兆洋表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外贸合规成本高、信息不互通等难题,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作为外贸综合服务亟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受跨国家、跨地域、跨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交易商品名称多语言命名存在歧义、商品属性描述不清晰,关键指标缺失等问题,影响交易效率和交易质量。为了应对这些需求和挑战,跨境电商相关国家标准持续出台,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促进规范化发展。同一种智能手机生产技术,在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中怎样统一描述?如何在不同语种环境中检索某一种陶瓷产品信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具体要求?评价跨境电商平台的服务质量有哪些原则、指标和方法?最近公布的4项跨境电商国家标准给这些问题列出了明确“参考答案”。 “本次发布的4项跨境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对于提升跨境电商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孙兆洋认为,一是能够有效指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其合作的服务商,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的运营和管理,提升外贸综合服务的质量、降低交易风险、促进外贸综合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通过规范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阿拉伯语、俄语等7种主要语言环境下多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商品的分类与命名、产品信息描述,保证相关产品分类及命名、信息描述在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跨境电商的交易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紧密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交易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信用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跨境交易欺诈难处理、维权难等问题,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质量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优,对于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的服务质量,保护境内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造诚信、规范的跨境电商交易环境,为跨境电子商务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沟通渠道。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4项新标准的出台有助于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领域形成统一规范,提升跨境电商服务水平,为跨境电商产品信息描述提供模板,促进跨境电商产品合规,约束跨境电商企业行为,实现跨境电商领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提升行业竞争力。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分6批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30个省区市。多部门探索形成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度框架,在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2021年4月,《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评价结果交换指南》《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信息描述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公布。此次4项新国家标准为跨境电商规范发展又增加了“说明书”。 据悉,4项新标准发布之后,还会针对标准的范围和适用对象开展应用、实施、验证和改进。首先会面向不同的标准实施主体制定相关标准实施细则,与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园区、跨境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企业等合作开展标准的试点工作。根据试点结果,不断完善和修改标准内容,进一步推广标准的应用实施。 洪勇认为,从政策来看,要支持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鼓励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企业以自建或租赁方式建设海外仓,提升跨境电商出口的竞争力。此外,银行机构与跨境电商平台、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通过系统直联模式,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核,提升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效率。应优化跨境电商园区服务,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分拣流水线、保税仓库等基础服务设施,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运维水平和运行效率。在物流方面,可依托水、陆、空综合物流优势,把握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综试区等政策机遇,加快建设整合供应链体系,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前沿资讯 ] 首届全球数贸会预计达成意向贸易成交额374亿元 进入全文

新华社

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14日在浙江杭州闭幕。记者从首届数贸会成果发布会了解到,315项数字产品在展会完成“首秀”;800余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参展,预计意向贸易成交额达374亿元;聚焦“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领域,签约89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约1100亿元。 首届数贸会积极发挥溢出效应,提振了参展企业开拓市场的信心。据介绍,本届数贸会云集全球宾客,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来自比利时、新加坡、美国等50余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客商参会参展;后量子密码平台、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时空遥感云服务平台、元宇宙开放平台等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展会集中亮相。 本届数贸会进一步深化了区域交流合作,拓展了产业合作领域,凝聚了规则标准共识。数贸会积极扩大数字贸易“朋友圈”,推动构建中非数字贸易完整生态链,发掘多领域合作潜力,促进产业精准对接;新西兰、智利、韩国等国各领域代表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加深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围绕数字贸易全产业链,本届数贸会举办了一系列分论坛,开展研讨交流、投资合作活动,极大拓展了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的广度、深度。本届展会上,3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境外机构和跨国公司代表共同探讨前沿经贸规则、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版权、跨境支付、数字安全治理等热点议题,发布各类重大成果110余项,全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领域“风向标”。

[前沿资讯 ] 探讨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机会 国际合作迸发新动能 进入全文

中国一带一路网

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国际研讨会12月8日在北京和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聚焦中国—东盟绿色低碳投资合作,研究绿色投资潜力、挖掘绿色创新技术、强调绿色低碳合作共赢的可实践性,为开拓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低碳投资潜力巨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中国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十年来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两年来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也呈增长态势,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苏伟建议,深化中国与东盟低碳投资合作,一是要坚持机制性交流研讨;二是要加强推进绿色项目务实合作;三是要强化绿色金融支持保障。 “我们初步分析,每年能源转型、绿色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这三大领域,投资潜力能够达到9万亿元,也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六分之一。”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强调,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需要大量投资,其中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的重要领域,要保证按照绿色低碳的要求去投资。 把握能源转型契机下的重点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刘琼表示,中国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未来中国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还将持续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尤其是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和提效;四是持续推进绿色科技革命;五是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指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而中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新能源的发展,即风电和光电的发展。以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风光投资规模将非常可观,因此需要更大的市场规模来支撑新能源市场的产业发展。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合作最重要的原则是实现共赢。 激发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的投资活力。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长江表示,国家电投集团在东盟的投资实践中,着眼于长期的战略发展,设定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目标。在东盟投资可再生能源方面一直重视三方面工作:一是低碳发展人才的培养;二是组建面向东盟的绿色低碳研究院;三是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各种清洁能源合作。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徐涵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建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较为丰富,新能源的发展也得到了东盟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东盟地区的新能源开发有巨大的潜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最近几年,中国电建在东盟地区参与了数十个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其中包括东南亚最大的光伏电站、东南亚最大的陆上风电站和海上风电站等。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加凡表示,中投公司在国际绿色低碳投资过程中遇到一些挑战,如ESG的框架标准尚缺国际统一体系,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待完善带来的风险,绿色投资领域的商业模式仍待创新等。 赵加凡介绍,公司在非公开市场的投资布局囊括了化石能源转型、电力供给清洁化、交通电气化、非电碳中和技术以及能源数字化等。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近几年,能源转型投资活动的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目前,从全球,尤其是中国,90%还是通过银行体系提供资金服务的,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相对薄弱。“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怎么把绿色投资的项目转化成可以市场化的绿色资产,以绿色资产的定价产生溢价,拉动资本市场进入。”刘锋说。 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东盟能源中心、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东盟和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盟成员国的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逾150人参会。

[前沿资讯 ] Yemen: FAO welcomes an additional $150 million multi-agency contribution from the World Bank to strengthen resilience and address growing food insecurity 进入全文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has welcomed an additional $150 million multi-agency contribution provided by the World Bank to scale up restoration of rural livelihoods, boost household food production and provide emergency assistance to vulnerable households in Yemen. Since 2021, the $127 million Yemen Food Security Response and Resilience Project (FSRRP) has been jointly implemented by FAO,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and the World Food Programme (WFP).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 is now joining the UN agenc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additional funding was provided in response to a sharp deterioration in food security conditions in Yemen. The Integrated Food Security Phase (IPC) Acute Food Insecurity projection update, conducted in September 2022, indicates that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people, or over half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will likely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acute food insecurity (IPC Phase 3 or above) between October and December 2022. Of these, 6.1 million people are classified in IPC Phase 4 (Emergency). FAO will receive $79.4 million from the additional financing. This adds to the $61.1 million initially allocated to support FAO activities aimed at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crop, livestock and fish products, including backyard and garden production; promoting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local agrifood systems;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 "We are grateful to the World Bank for t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ur long-standing cooperation helps to ensu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ackling the food security issues in Yemen by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s both an emergency measure to produce locally and a middle- to long-term source of food and jobs,” said FAO Director-General QU Dongyu. ”This additional financing by the World Bank is vital to building resilience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Yemen, boosting local food avail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local agrifood systems, which have been weakened by conflict, the impa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climate shocks," he added. FSRRP delivers support to vulnerable households through cash-for-work opportunities and nutrition support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 Additionally, the project provides targeted livelihoods support that boos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short term, while enhancing agriculture's contributions to food security and economic activity over the longer term and building capacity for food security management.

[前沿资讯 ] 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实打实、沉甸甸 进入全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来,中国同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开花”,取得积极进展,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再添生动例证。 近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举行期间,正在建设的印尼雅万高铁成功试运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建设成果亮相,让世界再次见证了高标准建设的“中国速度”。 最近,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互联互通的好消息还有许多。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期间,中越同意加快推动商签两国政府间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加快推进瓜达尔港一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等项目。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机制会议上,中新宣布互联互通领域达成的重要成果,同意进一步深化战略对接,协同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同推进的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开花结果”。 9月,由中国电建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合作投资开发的谢列克风电项目发电仪式如期举行。该项目投产后,年均上网发电量可达到2.3亿千瓦时。 另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国际货运总值突破100亿元,黄金大通道作用持续凸显,日益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加速器和经济合作的新引擎。 “中国多次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强烈的合作意愿推动下,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取得许多实打实的成果。尤其在基础设施领域,一批重要项目如期建成,产生积极的经济社会效果。此外,中国同周边国家还在教育、医疗、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展开合作,体现出多领域、全方位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分析称。 “雅万高铁成功试运行,让各国看到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典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向本报指出,中国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拥有深厚的友谊基础,这是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果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国家得到广泛拥护与支持,这些国家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据悉,雅万高铁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成为印尼乃至东南亚首条高铁。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将对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东盟为例,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目的地。东盟现在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帮助东盟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东盟国家能够更便利地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更直接地从开放的中国市场中获益。中亚五国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使这些国家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谢来辉说。 9月,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0月,中吉乌铁路重点方案线路调查及沿线测绘已完成,地质勘探等其他各项工作正在按既定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中亚发展创造机遇,将本地区打造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跨大陆交通枢纽。“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推动落实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将成为充分释放地区过境运输潜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帮助周边国家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分析称,中国同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时,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项目选择上,坚持立足项目所在国的发展需求,真诚地给予支持与帮助。在合作成果上,积极推动落实,有承诺,更有行动。除了基础设施项目之外,中国在同周边国家合作时还高度关注民生领域,如减贫、环保、医疗、防灾等,推进大量惠及当地民生的项目。此外,“一带一路”反对封闭排他。在推进相关合作项目过程中,中国充满诚意,聚焦发展合作,践行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理念,平等协商,推动相关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一个重点合作项目的落地,将带动当地仓储、物流、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出上百个相关企业及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这对项目所在国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刘志勤指出,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给周边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多信心与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同周边国家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将有更多合作空间。”谢来辉分析称,中国如何同周边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通过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周边国家一道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这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都希望赶上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周边国家正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国不仅能给周边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在数字经济治理领域展开更多合作。此外,中国通过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帮助周边国家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让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也是今后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方向。 宋微认为,在“硬联通”的基础上,今后中国还将与周边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分享,帮助周边国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改善营商环境,同时整合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对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合作,周边国家纷纷表达积极意愿。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日前表示,“泰国4.0”发展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互相融合,中国在科技、创新、高铁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泰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 “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周边国家的欢迎与信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重点突出,帮助这些国家弥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也使‘全面开花’的合作成果更具可持续性。”刘志勤说。

[前沿资讯 ] 央行等部门发文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 进入全文

新华社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日联合对外公布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据介绍,当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统一了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资金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统计监测等管理规则。同时,通知规范了登记及账户开立流程,熊猫债发行前在银行办理登记,允许分期发行中首期登记开户、后续发行后逐次报送发行信息,并可共用一个发债专户。 此外,通知完善了熊猫债外汇风险管理,境外机构可与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管理汇率风险。通知还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留存境内,也可汇往境外使用。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热门相关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