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261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前沿资讯 ] 韩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部级专班调研时强调 扎实有力推进专项整治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问题排查整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韩俊指出,专项整治已解决一批问题并完善制度,但仍面临存量和增量问题监管压力,要求坚持"查、改、治"全覆盖,健全长效机制,强化质量监督体系,切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学术文献 ] 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的新内涵、新要求和重点任务 进入全文
知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第一轮乡村振兴规划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迈上了法治化、体制化、制度化轨道,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2025年初,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发布,“全面振兴”成为主题主线,即加快推进东中西部全地域振兴、农牧渔民全成员振兴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方位振兴,乡村振兴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提升。随着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实施面临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求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建设农业强国要求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村人口分布过疏化和年龄老龄化要求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水平,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要求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要求加快缩小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调整要求统筹好农业开放发展与乡村产业安全等新形势新要求。锚定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目标,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握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任务。
[前沿资讯 ] 农业农村部部署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芜湖召开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副部长张兴旺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分析农业农村投资新形势,部署扩大有效投资,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会议指出,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渠道拓展、总量稳增,有力保障了粮食增产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会议强调要抓住政策机遇,完善投入机制,支持稳粮保供、产业链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要求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项目储备、资金监管等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三农”重点任务完成。
[学术文献 ]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国别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进入全文
知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日本、韩国、德国、瑞士、荷兰、瑞典、美国7个国家乡村建设与发展实践的典型案例,在系统梳理这些国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不同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研究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体制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协调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绿色转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前沿资讯 ]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强调 奋力推动种业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全文
农业农村部
6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部长韩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会议指出,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短板弱项,需加快种质资源鉴定改良、突破性品种选育、优势企业培育、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会议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政策谋划和行业监管,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种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
[学术文献 ] 乡村振兴下的欠发达县:精准识别、现实挑战与推进方略 进入全文
知网
基于全国县域层面数据构建三维识别框架对欠发达县进行精准识别,研究发现:中国现有528个欠发达县,其空间分布呈“西密东疏”格局、功能属性呈“多维重叠”特征,在经济发展、财政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县的差距较大。贫困县经历“首次确定、四次调整”,欠发达县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政策体系的阶梯式延续,两者在划分标准、分类逻辑、政策焦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又相互关联。当前,欠发达县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面临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近中度老龄化、就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落后、返贫风险仍在等问题,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切合当地实际,协调多方力量,着力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地探索发展的协调问题,处理好“一老一小”问题,更加长期注意防返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