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搜索
- 乡村振兴专题(1191)
-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专题(1698)
- 农业生物技术专题(2304)
- 农牧业信息化专题 (2781)
- 茶学研究专题(2964)
- 粮食和食物安全专题(2988)
- 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72)
- 饲料用酶工程(166)
- 棉花遗传育种(256)
-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制专题(843)
- 农业水土资源监测专题(1560)
- 智慧农业专题(2448)
- 杂交水稻专题(977)
- 设施园艺专题(1052)
- 小麦遗传育种专题(1552)
- 一带一路农业专题(2632)
- 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专题(2047)
- 动物营养专题(1949)
- 蔬菜育种专题(2246)
共检索到1191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前沿资讯 ] 农业农村部举办“三农”政策宣讲报告会 进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办“三农”政策宣讲报告会,副部长江文胜宣讲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他从文件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乡村振兴政策问题等方面,全面梳理重点任务,分析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与逻辑。江文胜强调要深刻领会文件要求,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稳中求进,把握政策底线红线。他还要求部属新闻单位坚持政治方向,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报告会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对准确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意义重大。
[学术文献 ]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行动机制与责任体制——基于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多案例考察研究 进入全文
知网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乡村振兴亦丰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田园综合体则见微知著地反映出经验性做法。基于首批4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多案例研究,从责任、内容、路径、目标、保障五个维度搭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彰显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性效应,构建起多元共参、多方共建、权责共担、利益共享、资产共管的行动机制,实现建设投资“多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向“重基础、重产效”,资金使用“多形式、多通道”,收益分享“众参与、众分享”以及管理运营“固资产、强集体”。在未来实践中,还需重塑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体制,即确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地位、明确政府“服务者”定位、站稳村民“主人翁”位置、补足社会组织“中间者”力量以及摆正社会资本“共享者”角色。
[前沿资讯 ] 国务院新闻办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进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和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介绍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情况。韩文秀指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提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的总体框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等重点任务。文件还针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作出系统部署,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前沿资讯 ] 国新办发布会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进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日前,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在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了“三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并阐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部署。文件锚定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提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的总体框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改善农村民生。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保护耕地、调动种粮积极性、完善防止返贫机制、推动乡村建设和治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学术文献 ] 集体经济资源输入与村庄主体性重建:制度比较与实践机制 进入全文
知网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D县古城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和制度比较方法,探讨分析资源下乡供给村庄公共品过程中农民客体化困境的解决路径,并对比不同资源输入方式的制度差异及其在激活村庄主体性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种资源输入的间接利用方式,通过制度设计在资源输入和分配环节有效拓展村庄的自主空间,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体意识。相较于项目制和公服资金模式,集体经济模式在资金使用效率和治理效能上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激活村庄主体性,破解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基层组织悬浮问题。据此,建议明确集体经济在村庄公共事业建设和提高公共事务社会参与方面的发展导向,并在经验借鉴基础上探索更多灵活有效的资源输入方式。
[学术文献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进入全文
知网
文章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权重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测算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整体、空间和结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高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促进本地乡村振兴发展,还能提高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区域存在空间关联的背景下,不同区域之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绝对收敛趋势,且数字普惠金融加快了收敛速度;俱乐部收敛特征在基于区域异质性角度的分析中得到了验证,且数字普惠金融能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带来“追赶效应”,即对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强于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结构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是主要实现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