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126条,权限内显示50条;
[学术文献 ] 光照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进展 进入全文
园艺学报
概述光照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探究光照在基因转录、转录后、光胁迫、光合产物等层面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辅助调控机制。结论表明:红光/远红光对PSY基因转录调控是主要方式之一,红光/远红光、蓝光及紫外光信号转导中存在交叉联系,HY5,PIF及COP1等光响应因子同时参与多种不同光质的信号转导过程。红光/远红光对PSY酶活性的调控以及对番茄红素合成物质光合产物调控,以及番茄红素对光胁迫下的抗胁迫响应,是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辅助调控方式。
[学术文献 ] 番茄叶绿体外膜转运蛋白(TOC复合体)组分鉴定、基因克隆与弱光胁迫下表达分析 进入全文
植物生理学报
叶绿体外膜转运蛋白(transloc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chloroplasts, TOC)介导了数千种位于细胞质中由细胞核编码的前体蛋白的识别与初始转运,对叶绿体生物合成及正常行使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TOC复合体组分及其表达特性,本研究基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全基因组数据对番茄TOC复合体进行组分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及弱光胁迫下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0个TOC组分,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分为4个基因家族,同一家族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基序。e Plant提供的组织表达数据显示, TOC复合体不同组分在番茄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qRT-PCR分析发现,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TOC复合体组分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叶片组织,在这一过程中SlToc34-1、SlToc159-1和SlToc75表达上调, SlToc34-2、SlToc159-2和SlToc120表达下调;弱光胁迫处理下SlToc159-2、SlToc34-1和SlToc120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 SlToc159-1和SlToc34-2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成功克隆了SlToc159-2、SlToc34-1和SlToc34-2基因的cDNA序列,它们的氨基酸推导序列与拟南芥TOC组分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表明番茄是一种新的研究TOC复合体的有效模式植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番茄TOC复合体组分的功能提供参考。
[学术文献 ] 改进Mask R-CNN的温室环境下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分割方法 进入全文
农业工程学报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果实识别和分割是采摘机器人作业成功的关键步骤,但由于网络参数多、计算量大,导致训练时间长,当模型部署到采摘机器人上则存在运行速度慢,识别精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Mask R-CNN的温室环境下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分割方法,采用跨阶段局部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CSPNet)与Mask R-CNN网络中的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进行融合,通过跨阶段拆分与级联策略,减少反向传播过程中重复的特征信息,降低网络计算量的同时提高准确率。在番茄果实测试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层数为50的跨阶段局部残差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ResNet50,CSP-ResNet50)为主干的改进Mask R-CNN模型对绿熟期、半熟期、成熟期番茄果实分割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5.45%,F1分数为91.2%,单张图像分割时间为0.658 s。该方法相比金字塔场景解析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PSPNet)、DeepLab v3+模型和以ResNet50为主干的Mask R-CNN模型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16.44、14.95和2.29个百分点,相比以ResNet50为主干的Mask R-CNN模型分割时间减少了1.98%。最后将以CSP-ResNet50为主干的改进Mask R-CNN模型部署到采摘机器人上,在大型玻璃温室中开展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识别试验,该模型识别正确率达到90%。该研究在温室环境下对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可为番茄采摘机器人精准作业提供依据。
[学术文献 ] 六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光温胁迫下离体黄瓜叶片光系统II和光系统I光抑制的影响 进入全文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同种植物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逆境下光抑制的影响有何差异。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乙烯利、2,4-表油菜素内酯、水杨酸、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黄瓜(Cucumis sativus)栽培过程中常见逆境胁迫(常温强光和低温弱光)下光系统II (PSII)和光系统I (PSI)光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脱落酸、乙烯利和2,4-表油菜素内酯显著缓解了常温强光下黄瓜叶片PSII光抑制;仅2,4-表油菜素内酯显著缓解了低温弱光下黄瓜叶片PSII光抑制。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和2,4-表油菜素内酯显著缓解了低温弱光导致的黄瓜叶片PSI光抑制。水杨酸、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常温强光和低温弱光胁迫下黄瓜叶片PSI和PSII光抑制均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脱落酸、乙烯利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黄瓜叶片光合机构对常温强光的抗性,而乙烯利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黄瓜叶片光合机构对低温弱光的抗性。尤其是2,4-表油菜素内酯对常温强光和低温弱光下PSI和PSII的光抑制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学术文献 ] BIM技术在Venlo温室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进入全文
农业工程学报
针对现行大型温室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设计工作流中信息不连贯、多平台重复建模、修改图纸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以及预算工程量主要依靠人工提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大型温室设计方法和工作流。依托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有机结合高科技温室的设计工作需求,以Venlo温室为例,研究了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的系统方法,明确了不同功能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构建了基于BIM技术,以Revit为核心的Venlo温室设计、分析、出图和造价分析全体系工作流程,创建了基于中国温室技术特点的Venlo温室BIM族库。实现了从场地形体方案筛选、主体模型搭建、流场分析、结构分析、节点深化、各系统安装及综合检查、图纸明细表生成和效果图制作等全流程的BIM工作流体系搭建。研究结果表明,尽管BIM设计方法需在模型创建阶段投入相对较多时间,但分析工作可以基于BIM模型快速流畅进行,图纸可以借助软件在碰撞检查后快速创建,特别是在设计优化时可以快速地完成图纸的系统修改和完善,显著减少了重复绘图时间工作量,整体上可以较现行设计方法设计效率提升30%。将BIM技术应用在Venlo温室设计中,可以优化设计流程,加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提高项目设计效率和效益,对设施园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意义。
[学术文献 ] 温室番茄东西向栽培条件下矮化密植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进入全文
园艺学报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下东西向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轻简、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适合温室机械化作业的东西向起垄种植番茄,设密度和不同位置2个因素,主因素为普通稀植(3.3万株 · hm-2,留4穗果)和矮化密植(6.6万株 · hm-2,留3穗果),副因素为4个不同位置的种植畦处理。结果表明,温室内环境条件在不同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北畦土壤温度较南畦高0.3 ~ 1.3 ℃,但光照强度较南畦降低39.7% ~ 49.0%;不同位置土壤水分和EC值的变幅较小。密植处理南畦幼苗期茎粗较北畦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南畦高于北畦,增产12.8% ~ 30.1%,密植处理显著高于稀植处理,增产27.7%。与稀植相比,密植没有降低果实品质。在时间上,密植处理早期(6月9日—6月20日)番茄产量比稀植处理增产37%,早期产量增产贡献率达到73%,显著提高了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综上,温室番茄东西向栽培条件下,采用密植有利于合理利用环境条件,提高早期产量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