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农业机器人研发态势分析
- 作者:
- 郑怀国; 赵静娟; 杨艳萍; 董瑜
- 工作单位: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 关键词:
- 农业情报; 报告; 农业机器人; 研发;
- 年份:
- 2018
- 语种:
- 中文
- 信息来源: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 摘要:
- 机器人(Robot)一词于1921年由捷克作家Karel Capek首次在其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提出,此后,美国机器人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中国机械工业部等均对相关概念进行过界定,但尚未在国际上形成统一定义,相关概念仍处于不断充实、演变之中。 总体而言,机器人是具有以下特点的机电一体自动装置:①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多功能机电装置,可通过改编程序获得灵活性,简单地更换端部工具实现多种功能。②具有移动自身、操作对象的机构,能实现人手或脚的某些基本功能。③具有某些类似于人的智能:有一定感知、能识别环境及操作对象,具有理解指令、适应环境、规划作业操作过程的能力。 机器人又可细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类。农业机器人以农业生产为目的,隶属于特种机器人范畴,它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是人工智能监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技术、环境建模算法、感应器、柔性执行等先进技术的集合。农业机器人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多样化和精准化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随着农业生产的日趋工业化、规模化和精准化,农业机器人研发已经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