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幼树篱壁形树形试验初报
曹庆昌;程丽莉;兰彦平;黄武刚;胡广隆《北方园艺》北大核心2017
摘要:以良种板栗"燕红"为试材,采用拉枝整形的方法,以传统树形自然圆头形为对照,对板栗幼树新树形篱壁形在营养生长、结果性状及光合生理主要指标进行系统测定,研究板栗新树形-篱壁形对生长、生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篱壁形较自然圆头形受光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单位面积产量高。
关键词:板栗篱壁形产量
板栗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形树体结构评价
田寿乐;孙晓莉;黄武刚;胡广隆;程丽莉;沈广宁《经济林研究》北大核心2016
摘要:为探讨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对板栗产质性能的影响,以10年生‘金丰’板栗为试材,采用将整树冠层分层的方法,研究了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的树体结构参数及不同冠层间板栗总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结果枝和总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树体的中上部,下部有少量分布,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均在1.0~1.5 m层间最多,而每果枝总苞数量在冠层两端最多。在水平方向上,发育枝、结果枝和总苞数量随冠层外移逐渐增多,集中分布于0.5~2.5 m的冠层范围,分别占总量的87.9%、89.9%和88.2%,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在1.5~2.0 m的层间数量最多,体现了该树形立体结果的效果。该树形在保证坚果品质的同时,产量较自然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提高30%以上。
关键词: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
安徽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树种——华榛
蒲发光;黄武刚;肖正东;陈素传;王陆军;胡广隆;程丽莉《安徽林业科技》2013
摘要:2009年在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的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结有与榛属果实相似的大乔木,经3年观察和比对,确认该树种为华榛。因《大别山植物志》和《安徽植物志》尚未记载该区域存在野生华榛,本文报道该树种特征及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分布状况。
关键词:华榛雄花序雌花自然保护区大别山
板栗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刘建立《果树学报》北大核心CSCD2010
摘要:使用从板栗中提取的10个微卫星引物对4个中国栗野生居群的6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每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8.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9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7,平均PIC值为0.739,Nei’s多样性指数(h)为0.771,以陕西汉中居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141。UPGMA树状聚类图表明4个野生群体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云南、四川、安徽3个居群距离相近位于同一组,此结果与PCA分析结果一致,2种方法均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关系与实际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
关键词:野生板栗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欧洲榛微卫星对我国榛属种质资源的分析
程丽莉;黄武刚;周志军;刘建立;王艳梅;苏淑钗;翟明普《林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2009
摘要:利用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1对欧洲榛微卫星引物对榛属6个近缘种的34个DNA样本进行扩增,共获得8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4~13之间,平均数目为7.36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47~0.86,平均为0.73。PCR扩增产物的DNA测序证明欧洲榛SSR基因座位中微卫星序列在6个种内的保守性,而在CACC28位点,一个被忽略的短三碱基重复序列也表现出长度多态性。另外,对于具有商业潜力的平榛、毛榛、川榛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平榛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为0.59。研究结果表明欧洲榛微卫星是用于榛属资源保护、品种改良以及种间遗传图谱构建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榛属微卫星多态性DNA测序
榛属7种植物与虎榛微卫星测序及分析
王艳梅;翟明普;马天晓;黄武刚;程丽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北大核心CSCD2009
摘要:为了研究榛属(Corylus)植物种间及与虎榛(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间的同源性,利用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在Beckman2000测序仪上,对榛属7种植物及虎榛的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测序,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欧榛微卫星在榛属植物种间及虎榛属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种已开发的微卫星引物可用于近缘种研究,榛属微卫星跨种(属)的转移为SSR分子标记的引物开发设计及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根据已知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目前所认知的榛属亲缘关系基本一致,从分子水平上为榛属植物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榛属植物虎榛测序同源性微卫星
板栗野生居群与栽培品种间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差异初探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刘建立《林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2009
摘要:对24对cp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引物对板栗的4个野生居群和9个地方品种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128个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3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381,各遗传参数值远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4个等位基因共组合出8种单倍型,既有共享率超过57%的单倍型,也存在特异稀有单倍型,其中陕西汉中与安徽广德板栗天然野生居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671和0.78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两地是板栗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中心。基于cpSSR数据,对板栗地方品种与天然野生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关系及地方品种的起源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板栗叶绿体微卫星单倍型遗传差异
板栗新品种‘黑山寨7号’
黄武刚;周志军;程丽莉;陈生凡;何锡山《林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2009
摘要:板栗新品种‘黑山寨7号’,选自中国栗的燕山品种群,平均果重8.7g,果实糯性,总糖含量>16%,该品种的雄花序极短,绝大部分雄花序长度仅为0.3cm,是用于板栗山地或抗旱栽培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板栗雄花序品种
中国榛属植物遗传关系的SSR分析
王艳梅;苏淑钗;翟明普;程丽莉;黄武刚;马天晓《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北大核心CSCD2008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榛属植物进行了遗传分析。7对欧榛SSR引物从43份供试材料中检测出67个等位基因变异,位点拥有的等位基因数为6~13个,平均每个位点可检测到9.5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700~0.869,平均为0.800;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将43份材料分成2大类群;研究表明,SSR标记在中国榛属植物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证实SSR是研究榛属种质资源分类与地理分布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榛属遗传多样性SSR
板栗加工新品种‘阳光’
黄武刚;何锡山;程丽莉《林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2008
摘要:品种‘阳光’选自中国栗的燕山品种群,平均果质量11.1g,果实糯性,总糖含量18%,该品种的栗仁在100℃热水中可保持栗仁原有的色泽。使用该品种做板栗加工原料时,在加工中不需要添加护色剂。
关键词:板栗褐变加工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