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大会2024年会在德阳举办

关键词:
来源: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来源地址:
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197235
类型:
专业会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1-05
摘要:
2024年12月20—21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以下简称“中国农机学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海南大学共同主办的“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大会2024年会”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中国农机院总工程师、中国农机学会监事长方宪法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农机学会种业装备分会主任委员尚书旗教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首席、海南大学杨然兵教授;浙江大学科研院农社部部长、中国农机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泮进明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秘书长喇明英,中共德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莉,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阳市委员会主委邱明,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书记黄琦,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天则,区委副书记维色木果,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赖朋,以及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示范园区、种植大户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科技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农业工程杂志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种业装备分会、海南省南繁育种全程机械化科研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耕作与植保装备研究所、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阳市委员会、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承办,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种子协会机械化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种业装备工程专业委员会、海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协办。大会主题为“发展种业装备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碳循环农业新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农工党“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工作推进会,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和低碳农业智能化技术装备论坛,中国农机学会种业装备分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会议暨全体党员会议,“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年度总结会,以及技术参观等。会议聚焦热点问题,探讨发展种业装备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碳循环农业新体系,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农工党“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工作大力推进大会开幕式环节,张天则区长、杨然兵教授、方宪法总工程师、朱莉部长分别致辞。张天则区长在欢迎词中表示,此次“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示范基地在罗江区挂牌,充分体现了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和德阳市委会对罗江区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一步,罗江区将集众智、汇众力,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高标准建设国家制种基地。杨然兵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推动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将以罗江区为核心试点,与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阳市委员会、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共同构建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繁种体系,实现水稻制种过程的高效化、精准化与智能化管理,力争将罗江区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水稻智能化、数字化制种大县,以及水稻制繁种智能化农机创新成果汇集区域,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方宪法总工程师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本次大会聚焦“发展种业装备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碳循环农业新体系”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深入探讨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的前沿理论与应用实践,分享交流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和低碳农业智能化技术装备的最新成果与经验,为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装备支撑和技术保障。德阳市罗江区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在粮食作物种植、种业发展及农业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制种产业方面,制种历史超过40年,首推水稻与油菜双季制种模式,制种基地设施完善,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汇聚多方资源,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罗江区种业产业扩大育繁制规模,支撑制种生产高质量发展。朱莉部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德阳市加快打造“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着力建设高产丰产、领跑全省的示范粮仓。农工党德阳市委会积极争取农工党四川省委会支持,依托罗江区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挂牌农工党“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助力罗江区打造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示范标杆。此次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提高“同心种业”基地的服务质效,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共建“天府粮仓”,共促乡村振兴。会上,喇明英秘书长为“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专家颁发聘书。黄琦书记、杨然兵教授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示范基地揭牌。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阳市委会驻会副主委周丽姬、杨然兵教授、德阳市罗江区副区长曾骥签订了“罗江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农机示范基地”3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合作3方将进一步构建“产学研政”深度融合的创新合作体系,以提高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核心,通过精准的资源整合、前瞻的技术突破与创新的合作模式,开展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在“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和低碳农业智能化技术装备论坛”环节,围绕会议主题和细分领域研究热点,大会安排了18个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包括4个主旨报告和14个专题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种业装备分会副主任委员蔡晓华研究员主持,专题报告分别由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种业装备分会主任委员尚书旗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刘振宇教授,浙江大学科研院农社部部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泮进明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作了题为《智慧种业技术与装备》的主旨报告,从智慧种业、智慧种业关键技术装备、未来展望3个方面介绍了智慧种业技术与装备。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引领种业产业进入数字种业时代。详细分析了智慧种业关键技术装备,包括蔬菜育种加速器、蔬菜高速种苗生产线、高通量表型信息获取技术装备、作物育种小区田间信息获取设备、作物显微表型解析技术、作物自动化考种系统、玉米制种去雄检测技术装备、田间育种试验机械等。提出“作物表型技术装备是发展数字种业等新一代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要构建作物表型组高通量、多维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测量-解析-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多尺度、多维度、高通量的作物室内-温室-田间全链条表型数据获取技术装备体系。赵春江院士指出,智慧种业装备问题及未来任务是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性能指标,保证作业稳定性;农机农艺融合,规范种植标准;加强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资金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业合作;高新材料和现代化加工手段的应用。同时,推动农业传感器、电液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种业装备上的应用,提升种业装备的水平、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以视频方式作了题为《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智慧农业的内涵、功能及无人农场的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智慧农业的功能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其中数字化感知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升降平台、实验室光谱等技术获取、分析农作物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数字化感知的内容包括土壤信息、作物长势信息和作物病虫草害信息;智能化决策包括智能决策土地整治方案、耕整方案、种植方案、播种方案、田间管理方案和收获方案;精准化作业包括自动导航和精准作业;智慧化管理包括农作物生长管理、农机管理和农场管理。罗锡文院士指出,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其具有5个特点: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无人农场依托3大技术支持: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其中智能农机应具有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4个功能。推广无人农场应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如地块较大、机耕道和灌排设施较好、卫星信号和网络信号好等。方宪法总工程师作了题为《基于作物表型的智慧育种与精准栽培技术装备体系创建》的主旨报告,分析了作物田间高通量表型智能解析、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研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研究方向。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超级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量基因组大数据时代来临,测序技术的普及化和待测材料的规模化带来新的挑战。缺乏合适的高通量表型获取技术获取对应的表型信息;田间环境复杂光、影、风、雨和复杂田间背景等不可控因素为面向图像、点云和光谱数据的作物表型高通量、精准解析带来了挑战。方宪法总工程师强调,未来应开展作物表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研究,提升作物田间原位表型解析方法的精度、普适性和智能化水平;围绕玉米等主要作物绿色高产优质目标筛选有效表型性状和特征值,建立基于表型组大数据的典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方法和知识模型系统;开发多层立体植物工厂作物生长和环境因子的智能监测系统,建立作物生长各环节的管理和预警模型,研究植物工厂数字管控系统;研究植物工厂巡检机器人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作业对象发育生长过程表征参数识别技术,开发作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植物工厂虚拟仿真系统,提高植物工厂育种表型和果蔬生产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和运维水平。尚书旗教授作了《种业机械装备发展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总结了国内外种业机械化进程、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种业重点突破技术及新型种业装备。重点突破技术包括小粒种子匀量分种技术,气吸式双种腔分离排种与清种技术,自动份量与自动批量供种模式同机切换技术,柔性夹持式玉米去雄调控技术,气流驱动式水稻授粉技术,机械-气力授粉技术,水稻制种无人机授粉技术,高净度收获技术,低损柔性脱粒技术,作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自动称重、份量装袋与溯源标记技术,复式种子精细选别技术,种子活性与健康无损检测技术,以及种子繁育北斗定位与导航技术等。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玉米亲本种子变幅振动式分级技术、新型玉米小区气吸式动定组合盘精量排种技术、基于无人机的玉米植株除漏去雄技术、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一键清机技术、便携式田间作物长势信息采集技术等。尚书旗教授从5个方面对国内种业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注重和加快育种试验机械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技术研发;建立基于作物生态系统的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将田间育种机械装备纳入购机补贴目录或政府采购支持;开展作物表型信息技术研究;表型信息测量获取技术应用。14位专家学者从作物表型、种业装备、种子处理技术、渔业装备、物理农业技术发展、畜禽养殖LED光照技术装备、牧草植物工厂、动物疫病防控、农机装备研发、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电场调控植物生物效应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交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瑾教授围绕“作物-表型-环境协同的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展望”,海南大学陈栋泉博士代杨然兵教授围绕“制繁种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进展与展望”,山东省种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勇研究员围绕“种子播前处理工艺技术与新质种业发展”,浙江大学周鸣川研究员围绕“小颗粒异形种子微创取样育种机器人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吉林大学郭慧高级工程师围绕“旱田制种播种机配套覆土镇压装置及作业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正高级经济师杨少勇围绕“人工智能与现代渔业”,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滨疆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围绕“有机绿色农场与环境安全畜牧场建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物理农业技术的发展”,浙江大学泮进明教授围绕“家禽健康养殖LED光环境调控与信息感知研究”,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张晓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围绕“全自动牧草植物工厂研发与应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余礼根研究员围绕“人工智能与动物疫病防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智国教授围绕“陕西农业产业的农机化需求与装备研发进展”,甘肃农业大学戴飞教授围绕“胡麻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中国农业大学仲崇山副教授围绕“低温等离子体用于植物营养液调控的研究”,以及山西农业大学宋艳波副教授围绕“电场调控植物生物效应” 分别作了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发挥分会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科、行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农机学会种业装备分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会议暨全体党员会议。会议由农业工程杂志社社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种业装备分会秘书长王艳红研究员主持,并代表两个分会秘书处作工作报告,介绍了两个分会2024年的主要工作,结合中国农机学会对分支机构的考核办法,剖析两个分会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设想。中国农机学会监事长方宪法研究员对种业装备分会的发展非常关心和重视,在其主旨报告中对分会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创建作物表型工程技术装备专业研究团队,引领中国种业装备科技前沿;突破优异表型性状信息获取难题,助力深化种质研究和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与种质科学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种业装备分会主任委员尚书旗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分会未来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种业装备科技工作者的呼声、诉求,以及行业创新研发方向建议等;二是希望委员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融入分会各项工作中,包括课题研究、学术论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分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如取得标志性创新成果、开展创新性活动等,引领种业装备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三是基于分会这个学术组织,大家加强交流、合作,集成和共享科技资源,联合承担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关键与前沿重大技术开发、标准研究制修订等,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挥作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泮进明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分会未来的工作要侧重4个方面。一是加强互动,不但与种业装备分会加强互动,还要与中国农机学会其他分支机构加强互动,共同开展活动,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二是加强交叉,物理农业工程服务的对象多种多样,包括植物、动物等,分会要立足交叉学科的特点,发挥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紧跟物理及相关领域新进展、新技术,寻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结合点,巩固农业工程学科地位。三是做好“政产学研推”一体化体系和基地建设,使创新成果、好的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分会要不断吸纳青年科技人员包括学生加入进来,为推动物理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汇聚人才。与会委员围绕物理农业、种业装备等学科、行业发展问题,以及组织建设、分会年会、学术论坛、标准制定、交流合作、技术培训、成果推广等分会相关工作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学科、行业、分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引领罗江区制种产业迈上新台阶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罗江区民主党派推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基地——农工党“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包括种子展示中心、田间制种生产基地、种子加工中心和种业教育馆等。据了解,农工党“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引进水稻制种企业7家,油菜制种企业12家,推广运用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模式,双季制种纯收入达到5.25万元/hm2以上,油菜种子产量约占全国油菜用种量的20%,在长江流域市场占有率领先。“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已成功创建为中国农工党四川省委会第1个省级社会服务基地,在助推德阳市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此次大会上揭牌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示范基地位于“同心种业”社会服务基地核心区。示范基地首期以水稻制种为落地项目,在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张俊专业合作社的33.3hm2(500亩)水稻制种基地开展示范,在金山镇富荣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优选和操作技能培训,实现研发应用一体化,促进种业机械装备研究研发、试验示范、生产推广,提高种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种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将罗江区打造成为四川省油菜、水稻“数智化”制种的样板。据介绍,罗江区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历经40余年的发展,制种已成为罗江区的一块“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罗江区制种面积达3466.7hm2(5.2万亩),年产种子900万kg,培育的水稻和油菜品种获评2023年四川省主导品种。罗江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国家级杂交油菜制种大县”。实现制种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种子育种、生产、烘干、加工、仓储一体化发展,建成集“新品实验、科学制种、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发布时间:2025-01-05     提交人:总站信息处 朱礼好     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