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瑞士洛桑大学等开发MR-link-2新型分子表型推断工具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868-1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7-03
摘要:
2025年7月3日,来自瑞士洛桑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eQTLGen联盟等机构的Adriaan van der Graaf、Zoltán Kutalik等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MR-link-2: pleiotropy robust ci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validated in three independent reference datasets of causa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传统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在分析分子暴露(如基因表达、代谢物)时因遗传工具变量常局限于单一基因组区域而导致的I型错误率升高问题,开发了一种名为MR-link-2的新型汇总统计量cis MR方法,该方法利用连锁不平衡(LD)信息建模区域内所有SNP,同时估计暴露的局部遗传力(h²ₓ)、结果性状的剩余水平多效性方差(h²ᵧ)以及对水平多效性稳健的因果效应(α),其核心创新在于不依赖个体数据、仅需暴露与结果的关联摘要统计及LD参考即可在单区域内实现多效性稳健的因果推断;研究通过大规模模拟(3240种参数设置)和三大真实世界基准数据集(涵盖代谢反应网络、复杂性状经典因果关系、血细胞组成与标志基因表达的因果方向)验证,结果表明MR-link-2相较于现有cis MR方法(如MR-IVW、MR-PCA)和共定位方法(coloc),具有更低的I型错误率(如复杂性状分析中位区域I型错误率0.096 vs 其他方法最低0.142)、更高的判别性能(代谢网络分析中76%比较的AUC更优,最高达0.80;血细胞方向性AUC 0.82 vs 其他方法最高0.68)以及更低的因果效应异质性(复杂性状荟萃分析中Cochran's Q统计量中位数582 vs 其他方法最低1021),并能独特识别关键生物学关系(如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柠檬酸的因果效应α=0.11, P=7.2×10⁻⁷),证明其在分子表型因果推断中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