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视角下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 关键词:
- 来源:
- 中国知网
- 类型:
- 学术文献
- 语种:
- 中文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7-15
- 摘要:
- [目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而耕地非粮化现象对粮食产能构成直接威胁。当前研究多聚焦宏观尺度,缺乏县域单元时空演化及多维驱动机制的深入分析。文章以黑龙江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区,旨在揭示其耕地非粮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及核心驱动因素,为东北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2—2022年县域尺度耕地非粮化数据,采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方法,系统解析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自然、经济、社会与政策因素的交互驱动机制。[结果](1)时序上,非粮化率呈“降-升-稳”3个阶段演变:2012—2015年下降1.58%,2016—2017年回升0.58%,2018—2022年缓升0.6%。(2)空间上,非粮化重心向木兰县依次迁移49.75 km和15.15 km,标准差椭圆面积缩减16.4%,哈尔滨近郊和牡丹江市因交通与市场优势形成高-高集聚,同江市、饶河县等传统黑土区维持低-低集聚。(3)驱动机制上,交通密度、农业产值占比及农业劳动力占比为核心驱动因子,且存在协同增强效应,其作用强度与路径在绥化市海伦市、哈尔滨近郊等县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呈现空间分异。[结论]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非粮化是“交通-经济-政策”多维交互作用的结果。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政策体系,以平衡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效益。
- 所属专题: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