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来源:
- 知网
- 类型:
- 学术文献
- 语种:
- 中文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8-04
- 摘要:
-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2007—2022年中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耦合协调类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7—2022年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转变,严重失调地区逐渐消失,优质协调地区逐渐出现,耦合协调关系不断优化。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高值区保持省会集聚,低值区转向西部边缘和豫皖鄂省际边界区,边界效应逐渐显现。(2)不考虑邻域条件,耦合协调状态的转移存在“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同时表现出“俱乐部收敛”现象,存在向更高层次转移的可能性但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地理背景在耦合协调状态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马尔科夫预测结果也证明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将长期存在,耦合协调状态的长期演变趋势较为良好。(3)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水平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区域投资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人口从业结构发挥着要素保障作用,地理空间距离则产生制约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中部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所属专题: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