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大食物观下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研究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知网
来源地址: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9oehDy4zW5bLBaEsJiaJlIjllYH6XWgXjKQ39_-W8EpJPtvfbPVKgTaGQM32lF1SXiIN26N4KZauv-tE1OlrSyJoJNPF33X2Tofl8yPItWx67GXmoP62t_eVFuYMvtFNgalISZYUbbOhNqwD_47drpK2cCPMLXbiUrVU1vpgitwNLYUhAJoU4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8-18
摘要:
[目的]为了客观地评价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状态,构建以能量、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基础的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标体系分析框架,[方法]利用2000—2020年5期中国3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大食物观下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分布特征、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中国地级市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存在区域差异,华中、东北地区的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较高,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较低,华北地区处于中国平均水平。(2)中国地级市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呈现正向空间关联与两极集聚,高值集聚现象更为明显。HH集聚区集中于东北、华北及华中;LL区分布于西南、西北及长三角等。空间不均衡性显著,整体格局稳定但局部动态调整,凸显“北高南低、核心城市群低洼”特征。(3)粮食产量、肉类产量、劳动力人口占比、城镇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促进了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提升,常住人口抑制了食物承载力结构性耦合指数增长。[结论]中国地级市食物承载力结果性耦合指数时空分异特征明显,为实现粮食安全,提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差异化食物承载力政策;控制城镇面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