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瑞士苏黎世大学揭示EBV感染促进B细胞向CNS迁移
- 关键词:
- 来源:
- Nature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73cf4fe5-1b8f-4af8-9a0a-fccfb471a99c
- 来源地址: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78-0
- 资源所属:
- 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 类型:
- 学术文献
- 语种:
- 英语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8-06
- 摘要:
- 2025年8月6日,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学研究所的Christian Münz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题为《EBV induces CNS homing of B cells attracting inflammatory T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人源化小鼠模型揭示了EB病毒(EBV)感染如何通过扩增T-bet⁺ CXCR3⁺ B细胞亚群,促进其向中枢神经系统(CNS)迁移并招募炎症性T细胞,从而触发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EBV感染后,这些B细胞在脾脏和大脑中克隆性扩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黏附分子(如ALCAM和LFA1),使其能够独立迁移至脑膜下区域。此外,这些B细胞通过分泌CXCL9等趋化因子吸引活化的CD8⁺和CD4⁺ T细胞(包括Th1和Th17亚群)浸润CNS,导致神经轴突损伤标志物(如神经丝轻链)水平升高。通过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清除B细胞或阻断CXCR3可显著减少淋巴细胞向CNS的浸润。单细胞RNA测序进一步显示,EBV感染的B细胞具有寡克隆性,其B细胞受体(BCR)与MS患者脑部病变中的B细胞克隆高度相似。研究还发现,这些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能同时靶向EBV抗原(如EBNA1)和CNS自身抗原(如RBM33),提示分子模拟机制在MS发病中的作用。该研究为EBV感染作为MS主要环境风险因素提供了直接实验证据,并揭示了B细胞在MS早期病理中的关键作用。
- 所属专题: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