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苏黎世大学对共生含义演变进行研究
- 关键词:
- 来源:
- 植物生物技术Pbj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67101ad7-8e15-4862-920f-fec100990195
- 来源地址:
- https://mp.weixin.qq.com/s/NTiAEK3OlYRtMkyR7qIaDA
- 资源所属:
- 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 类型:
- 前沿资讯
- 语种:
- 中文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3-12-28
- 摘要:
- 科学术语选哪个?“共生 (symbiosis)”也称共栖、合作等,通常指代植物-微生物互作,但也可包含植物-植物及植物-动物的关系。“共生”关系是分子植物学、微生物学、土壤科学、农林科学、生态学乃至古植物学等多领域学科热衷的研究内容。然而,也正因如此,术语“共生 (symbiosis)”自1879年被德国植物学家de Bary首次提出并定义为“不同生物亲密且长期的同居关系”以来,其语义随多学科发展而持续丰富、演化,如今甚至已产生分歧:“长期”是不是“共生 (symbiosis)”必须的要素?有害、寄生关系是否不属于“共生 (symbiosis)”?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苏黎世大学Peter Szovenyi博士研究团队撰写的题为“Challenging the term symbiosis in plant-microbe associations to create an understanding across sciences”的评论文章(https://doi.org/10.1111/jipb.13588)。本文针对术语“共生 (symbiosis)”语义的演化过程、学科间分歧、含义要素,以及一些因难以界定而被忽视的植物-微生物共存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讨论。作者立足于植物科学领域,重点剖析了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领域术语“共生 (symbiosis)”的科学含义,力求不同学科致力于“共生”关系研究时能够准确交流、消解分歧、相互促进,进而填补空白。2019年,Wein等定义了现代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 (symbiotic interactions) 的四要素:①和平共存或互利;②存在物质交换;③二者的相互适应具有分子特异性;④微生物可被植物子代继承。本文还提出:可依据微生物所栖位置为共生关系分类。本文厘清了迄今植物科学已揭示的多样化、复杂性的植物-微生物关系:二者可以保持单方面或“双向奔赴”的利好/中立/竞争/迫害关系,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关系性质还可能发生变化;文中还提供了全面的现代术语集,细分表达定殖于植物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等。最后,本文提倡科学术语既要在形式上实现多学科的理解统一,又要在语义上富有包容性,并为多学科交叉发展留白。作者提倡了统一关键词:“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 (plant-microbe symbiosis)”,并提倡其含义为:Plant-microbe associations encompassing all “living together” associations that are mutually advantageous for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his advantage should not only be measured in nutrient exchange between partners but also as mutual protection and survival.“同居”的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全部互惠互利、相互保护、互助求生行为。不限互作物种多少,不局限于互供营养。
- 所属专题: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