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多重逻辑视角下基础研究资助、管理与评价制度更新的内在机制研究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知网
来源地址: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2yANmoQUOTNbIe59sX1SmOagl2xQa7nSwHi6UPZQngkQwhArPKsXOZue9nKqxhmje-mQDAElwKPF13mLG4Kz6Dzm1VU8kteesnoGBgfAiwSfAHRFpwDNTVaNwdk7UTm2kwFzwOsruNCy1dMEdf2gbtN58bdLU1CbjARx7Qs-0_rHngaowfDlg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5-10-16
摘要:
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探究基础研究制度发展历程中不断更新的内在机理,对于提升制度的创新效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围绕基础研究资助、管理与评价等主要制度安排,研究从多重逻辑视角出发,对1978年至2024年期间的274份国家层面政策、47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制度资料进行剖析。研究发现:(1)行政逻辑、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是塑造基础研究资助、管理与评价制度实践的主要价值导向。在基础研究制度变迁的五个阶段中,制度复杂性也相应发生改变,以多重逻辑的共存形态和逻辑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表征,依次表现为:行政逻辑单一主导、市场逻辑引入形成合作、逻辑间合作深化、市场逻辑负面影响引发冲突、强化学术逻辑平衡矛盾。(2)基础研究制度随情境变化能够实现持续更新,其内在机制在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即制度对内外部需求的动态回应通过决策者的注意力配置,形成对外界情境的感知与目标判断,进而在多重逻辑的复杂理念引导下,制定资助、管理与评价的制度安排。(3)制度变迁、多重逻辑和制度更新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动和循环关系。。制度变迁各阶段情境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使得多重制度逻辑呈现不同的组合形态,并形成共存与竞争、冲突和协调的复杂制度结果。多重逻辑之间的互动为制度实践提供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基础研究制度的持续性更新,为下一次制度变迁塑造新的环境。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