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揭示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4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

关键词:
来源:
病毒学界
来源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Ah_r7kokPcYlMUhpj1-o7A
类型:
前沿资讯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4-03-14
摘要: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Zhang Yongliang(章勇良)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邓音乐团队等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DUSP4 modulates RIG-I- and STING-mediated IRF3-type I IFN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认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4可调控机体DNA及RNA核酸感受器信号转导,进而参与病毒感染进程中IRF3介导的I型干扰素固有免疫应答。DUSP4,又名MKP2,在寄生虫感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作用,但其抗病毒角色尚缺乏有力证据。本研究首次揭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轻度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PBMCs内DUSP4显著上调,而重度H1N1流感患者DUSP4下调,提示DUSP4可能与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揭示DUSP4参与病毒感染的病理机制,本研究通过5'-ppp dsDNA诱导和PR8 H1N1病毒感染等方式,发现与野生型(WT)巨噬细胞相比,DUSP4敲除(KO)可增强巨噬细胞ERK1/2、TBK1、IRF3信号蛋白磷酸化,进而显著上调IFNα、IFNβ、IL-6及TNFα表达水平,确证DUSP4可参与调控胞内RIG-I识别RNA元件及RNA病毒的免疫应答。类似地,作者同时发现DUSP4可介导胞内STING识别cGAMP或c-di-GMP DNA元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Plasmodium berghei疟原虫DNA等的天然免疫应答。为深入探究DUSP4调控TBK1-IRF3信号通路转导的作用机制,作者采用免疫共沉淀、结构域突变或点突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及体外去磷酸化酶促反应等技术手段,发现DUSP4可与TBK1、IRF3、ERK1/2蛋白相互作用,而TBK1可能发挥着与ERK1/2竞争性结合DUSP4的机制,参与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从而调控IFNβ的表达。同时研究确证TBK1可作为DUSP4酶促反应底物,DUSP4可通过其磷酸酶结构域直接导致TBK1去磷酸化,而降低下游IRF3蛋白磷酸化。进一步研究发现,DUSP4可抑制AP-1及IRF3/7介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此过程主要依赖于DUSP4的磷酸酶活性,并部分依赖于其与MAPK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首次确证除TBK1外,ERK1/2可直接作为IRF3 Ser396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其中尤以ERK1作用较为显著;而ERK1/2抑制剂可一定程度降低病毒感染导致的IRF3磷酸化、IFNβ及炎症介质的表达。综上,研究揭示了DUSP4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病理角色,明确TBK1、ERK1/2可作为DUSP4酶促反应底物,继而参与IRF3介导的I型干扰素抗病毒免疫反应。同时本研究首次确证ERK1可能作为IRF3另一上游激酶,ERK1磷酸化可直接活化IRF3,从而为深入了解IRF3介导的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提供研究依据。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