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植物苯甲酰辅酶A三步生物合成水杨酸
- 关键词:
- 来源:
- 科学网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5b838025-c88f-4530-b15d-e653607b035b
- 来源地址:
-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5/7/202572414435842136788.shtm
- 资源所属:
- 饲料用酶工程
- 类型:
- 前沿资讯
- 语种:
- 中文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7-24
- 摘要:
- 四川大学张跃林课题组研制了植物苯甲酰辅酶A三步合成水杨酸的研究。2025年7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课题组人员报道了在种子植物中SA生物合成的一个保守途径的鉴定。以本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模型,确定了SA生物合成的三个关键步骤。首先,苯甲酰辅酶A (CoA)与苯甲酰辅酶A结合:苯甲酰醇苯甲酰转移酶(BEBT)生成苯甲酰,然后苯甲酰氧化酶(BBO)将苯甲酰氧化酶羟基化,生成水杨酸苄酯。随后水杨酸苄酯水解酶(BSH)裂解水杨酸苄酯生成SA。值得注意的是,编码这三种酶的基因存在于广泛的植物中,来自柳树、杨树和大豆等双科植物以及单子叶水稻的基因可以补充N. benthamiana缺乏SA突变体的表型。此外,对水稻OsBEBT、OsBBO和OsBSH基因的敲除分析表明,这三个基因是水稻SA生物合成所必需的。他们的发现表明SA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中是高度保守的。研究人员表示,水杨酸(SA)是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几个世纪以来,柳树皮一直以抗炎和缓解疼痛为主题。阿司匹林,SA的衍生物,是人类历史上主题最广泛的药物。SA还作为一种关键的植物防御激素。虽然已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中的藻酸盐可以产生SA,但在芸苔科以外的植物科中SA是如何生物合成的尚不清楚。
- 所属专题: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