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德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开发BreakTag技术揭示DNA断裂特征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Biotechnology
来源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4-02238-8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4-05-13
摘要:
2024年5月13日,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德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所Vassilis Roukos、Petra Beli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Linking CRISPR–Cas9 double-strand break profiles to gene editing precision  with BreakTag’,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BreakTag的新方法,用于全面分析CRISPR-Cas9诱导的DNA双链断裂(DSB)及其末端结构,以探究Cas9切割位点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大约35%的SpCas9 DSB是错位的,这种错位切割与精确的、模板化的单碱基插入密切相关,从而展示了一种基于切割结构的gRNA设计策略,可以用于纠正临床相关的致病性单碱基缺失。BreakTag方法简介高效末端修复与加A尾:首先对Cas9处理后的基因组DNA进行末端修复和加A尾处理,准备进行接头连接。接头连接:将带有独特分子标识符(UMI)和样本条形码的接头连接到修复后的DNA末端。Tn5转座酶标签化:使用Tn5转座酶对连接了接头的DNA片段进行标签化,生成适合测序的片段。PCR扩增:对标签化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富集DSB片段并生成适合测序的文库。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BreakInspectoR管道分析BreakTag数据,识别和计数Cas9诱导的DSB。BreakTag表征Cas9切割特性。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约3500个sgRNA,这些sgRNA目标包括超过150000个内源性位点。利用SpCas9和多种工程化Cas9 变体(如 HiFiCas9、xCas9 等)对这些目标位点进行基因编辑,诱导DNA双链断裂。实验结果表明,钝端(blunt ends)占 61.57%;错位端(staggered ends)占 35.04%。图2显示了所有目标位点(on-target 和 off-target)以及 NGG PAM 位点的钝端和错位端的分布。错配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错位切割的比例。,随着错配数的增加,钝端率下降,这表明部分互补的DNA和gRNA序列更容易产生错位切割。研究发现,Protospacer的特定位置的碱基组成对错位切割有显著影响。以上表明,部分互补的DNA和gRNA序列会影响Cas9的切割模式,偏向于产生错位的DSB。不同的Cas9变体在切割结构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例如,HiFiCas9和xCas9变体显示出更高的错位切割倾向。这表明,通过对Cas9蛋白的工程化改造,可以调控其切割模式,从而影响基因编辑的结果。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