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德国衰老生物学研究所揭示核苷酸代谢失衡致细胞衰老机制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来源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541-7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5-10-24
摘要:
2025年9月24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哥德堡大学、剑桥大学等多个机构的Thomas Langer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into mitochondrial DNA drives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核苷酸代谢失衡导致核糖核苷酸错误掺入线粒体DNA,进而引发线粒体DNA释放至胞质、激活cGAS–STING通路并促进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在缺乏线粒体核酸外切酶MGME1的小鼠肾脏中,随着年龄增长,dNTP水平下降,rNTP/dNTP比率升高,导致mtDNA中核糖核苷酸掺入增加,mtDNA稳定性下降,片段化并释放至胞质,激活cGAS–STING依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和肾脏炎症。类似现象也出现在YME1L缺陷细胞、化疗药物处理细胞以及衰老细胞中。研究进一步证实,在衰老细胞中,细胞周期停滞导致RRM2表达下降,dNTP合成减少,rNTP掺入mtDNA增加,驱动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形成,而外源性补充脱氧核苷酸可逆转这一过程。此外,老年小鼠多个组织中均检测到mtDNA核糖核苷酸含量升高。该研究揭示了mtDNA对核苷酸代谢失衡的高度敏感性,阐明了其在年龄相关炎症、细胞衰老及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