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在恒河猴中的感染途径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来源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09-8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1-15
摘要:
2025年1月15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病毒学实验室等多个部门的Kyle Rosenke、Amanda Giffin、Franziska Kaiser等多位作者在Nature发表题为“Pathogenesis of bovine H5N1 clade 2.3.4.4b infection in Macaques”研究论文。研究了牛源H5N1流感病毒(clade 2.3.4.4b)在猕猴模型中的致病性。自2022年起,美国出现多例野生水鸟、家禽及多种哺乳动物感染H5N1病毒的情况,2024年3月,该病毒首次在德克萨斯州的奶牛中检测到,并持续传播,引发对人类健康的担忧。研究中,18只雄性猕猴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通过口胃、鼻内和气管内途径接种H5N1病毒,以模拟不同的感染途径。结果显示,口胃途径接种的猕猴保持亚临床状态,而鼻内和气管内接种的猕猴分别出现轻微至中度和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气管内接种的猕猴病情发展迅速,所有动物在第7/8天因达到预定终点标准而被安乐死。病毒载量测定表明,口胃途径接种的动物血液中未检测到病毒,而鼻内和气管内接种的动物血液中病毒RNA水平较高。病理学检查发现,气管内接种的动物肺部出现明显的炎症病变,而口胃和鼻内接种的动物肺部病变较轻或无明显病变。此外,研究还发现,鼻内和气管内接种的动物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而口胃途径接种的动物则未出现这种变化。通过对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刷洗样本的下一代测序分析,研究发现了少数单核苷酸多态性,但这些突变并不对应于典型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H5N1病毒在猕猴模型中不同感染途径致病性的深入理解,强调了生牛奶消费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并为未来的病毒传播和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