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天津医科大学等开发具有反转编辑窗口和增强保真度的Prime编辑工具rPE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495-w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6-04
摘要:
2025年6月4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余俊、杨超联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毕昌昊及天津医科大学石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rime editor with rational design and AI-driven optimization for reverse editing window and enhanced fide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名为逆转Prime编辑(reverse Prime Editing, rPE)的新技术,它通过SpCas9导向的变体实现了在HNH介导的切口位点3′方向的DNA编辑。rPE利用nCas9-D10A和针对HNH介导切口位点5′方向的rPE gRNA(rpegRNA),实现了反转编辑窗口和潜在的高保真度。研究发现,通过蛋白语言模型和La蛋白辅助优化HNH和逆转录酶(RT),结合环状rpegRNA策略,rPE在没有切口gRNA或正选择的情况下,编辑效率可达44.41%。此外,rPE还在插入功能性增强变异(如PIK3CDE527G)方面展现出潜力,为细胞治疗提供了可能。Prime编辑(PE)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进行精确基因突变的工具,能够在不引起双链断裂(DSBs)的情况下实现靶向DNA修饰。PE由可编程切口酶SpCas9-H840A、逆转录酶(RT)和Prime编辑向导RNA(pegRNA)组成。pegRNA包含引物结合位点(PBS)、RT模板(RTT)和间隔序列。尽管PE在纠正多种已知致病突变方面具有潜力,但其编辑效率和应用范围仍有待提高。研究者们开发了rPE技术,通过将Cas9-H840A转换为Cas9-D10A,并设计基于目标链的pegRNA,实现了编辑窗口的反转。rPE在多个基因组位点上展现出显著的编辑效率,其中rPE2的编辑效率最高可达16.34%。进一步优化rPE系统,包括引入切口gRNA(ngRNA)和工程化rpegRNA(erpegRNA),显著提高了编辑效率。例如,rPE3在EMX1-4位点的编辑效率提高了约2.12倍。此外,通过蛋白语言模型(PLMs)优化HNH和MMLV RT,研究者们识别出多个潜在的高效突变位点,其中Q826E、Q291I和D339E的组合在多个基因组位点上显著提高了编辑效率。研究还探索了rPE在人类细胞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引入功能性增强变异方面。例如,在HEK293T细胞中,rPE成功引入了PIK3CDE527G变异,编辑效率分别达到32.8%和44.2%。此外,研究者们还在Jurkat细胞和原代T细胞中验证了rPE系统,发现其能够有效地引入PIK3CD变异,并在与患者衍生类器官(PDOs)的共培养实验中显示出显著的凋亡活性增加。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通过合理设计和AI驱动的优化,开发了具有反转编辑窗口和增强保真度的Prime编辑工具rPE。rPE技术不仅扩展了Prime编辑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编辑效率,还展示了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中引入功能性增强变异的能力。这一进展为基因编辑工具集增添了新的成员,并为未来的基因治疗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