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多维耦合协调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

关键词:
来源:
知网
来源地址: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SzYTR_MU8MBBIMNCBlJRa-RTW_OxavvMiy01enUEiAlCLnQThbJ8xgwE8dIQlF1y7jEHjrI9Cxk5w1JStiwZKZvjUujPhGsqP14WyQk5PHJ-GP5NQJZodel-FaGB499lr5CZBQFKugeriAHMJSwEOZHbr9bPQCBoFr30xL-Gtb-RguKh5noMm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9-09
摘要:
[目的]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多维耦合关系,对于增强甘肃省内生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探究两大战略的多维耦合协调机理,量化甘肃省14个市州2012—2022年两大战略的多维耦合协调水平,并进一步探究两大战略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1)2012—2022年,甘肃省两大战略耦合协调水平由0.408上升至0.486,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等级,呈现“陇中、河西地区高,陇东南、南部民族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12—2022年各维度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生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生活耦合协调水平最低,各维度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现空间分异特征;(3)甘肃省两大战略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其中河西—南部民族地区间差异最大,陇东南—南部民族地区间差异最小;(4)甘肃省两大战略耦合协调水平的聚集程度不断增强,呈现多极分化趋势,陇中和陇东南地区与全省趋势相似,河西和南部民族地区不存在极化趋势。[结论]甘肃省应积极提升两大战略的多维耦合协调水平,同时以县域为突破口,缩小两大战略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差异。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