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上海科技大学等分离出广谱中和抗体3D1
- 关键词:
- 来源: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12f53659-5af6-441e-8b8e-6e39fdc051c2
- 来源地址: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3101-1
- 资源所属:
- 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 类型:
- 学术文献
- 语种:
- 英语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8-15
- 摘要:
- 2025年8月15日,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牛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机构的Lei Yan、Fultan Wang、Guang Yang等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cognizes a unique epitope with a signature motif common across coronaviru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疫情前构建的人源组合抗体库中筛选出一株名为3D1的广谱中和抗体,该抗体靶向冠状病毒 Spike 蛋白中高度保守的 HRI 结构域的 C 末端区域,识别一个由6个氨基酸(DVNQNV)组成的β-转角构象表位,该表位仅在病毒膜融合前的预发夹中间态短暂暴露。3D1能以皮摩尔至纳摩尔级的亲和力中和包括SARS-CoV-2、SARS-CoV-1、HCoV-229E、HCoV-NL63等多种冠状病毒假病毒和真病毒,但对Omicron变异株无效,因其发生Q954H突变破坏表位识别。结构解析显示3D1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该表位,形成开放型“躺椅状”结合口袋,关键残基如Q954通过氢键和π–π堆叠等作用与抗体CDR区相互作用。该表位不仅在冠状病毒中保守,也存在于HIV、马尔堡病毒等的融合蛋白中,3D1对相应合成肽也显示出纳摩尔级结合力。研究表明3D1可能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背景抗体,无需抗原驱动成熟即可广泛识别非自身抗原,其靶向的过渡态表位为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 所属专题: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