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关键词:
来源:
cnki:农业工程学报
来源地址:
https://webvpn.hainanu.edu.cn/https/77726476706e69737468656265737421fbf952d2243e635930068cb8/kcms2/article/abstract?v=lu7GCbFnkC0YyuqIIrf_FXUZi8U4hw2_VK5JbBPfkNozgrLXPSww86JyIUMFJCCQyCPDF4aXiJbwXTl0dmq7PU81DYnkh1fQbx0V3teJZtfq1vnsnihpsg==&uniplatform=NZKPT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中文
原文发布日期:
2022-11-08
摘要:
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磷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