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安徽农大解析玉米籽粒微生物群落情况
- 关键词:
- 来源:
-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0d4df298-7e65-40eb-9e4a-6213de2fbed0
- 来源地址:
- 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4.05.018
- 资源所属:
- 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 类型:
- 学术文献
- 语种:
- 英语
- 原文发布日期:
- 2025-05-01
- 摘要:
- 2025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韩国民教授和程备久教授团队联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了一篇题为“Insight into the compos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dophy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kernels via 368 maize transcriptomes”的研究论文。玉米籽粒在其繁殖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后代植株,在玉米的品质、产量及植株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系统解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籽粒中内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互作关系,对于推动玉米生产优化和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研究借助团队自主研发的技术手段,对368份玉米自交系的籽粒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不同材料中内生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玉米种质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总体相似,但其丰富度和丰度表现出明显区别。进一步的共现网络分析显示,所有玉米自交系的内生微生物之间主要表现为正向协同关系,而热带/亚热带玉米的微生物网络更为复杂和密集。在核心物种组成方面,热带/亚热带玉米籽粒中以有益菌为主导,而温带玉米则含有更多的致病菌类群。这一发现为利用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培育高抗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本论文是首次从高等生物群体层面系统开展内生微生物研究的报道,为今后其他动植物中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所属专题: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