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新机制

关键词:
来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839-6
类型:
学术文献
语种:
英语
原文发布日期:
2025-06-19
摘要:
2025年6月19日,南京农业大学进一步研究发现,ELD1可与光敏色素phyB的活性形式互作,参与红光调控OsCCA1剪接的过程,揭示了光信号通过可变剪接调控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克隆到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arly Flowering at Long Day 1 (ELD1)。该基因编码呈核散斑定位的CCHC-type锌指蛋白,其功能完全缺失会胚胎致死,但特定氨基酸点突变可显著促进抽穗而没有明显的农艺性状缺陷。研究发现,ELD1可与OsNKAP(哺乳动物NF-κB activating protein同源物)及多个核心mRNA剪接因子互作。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ELD1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特别是在生物钟核心基因 OsCCA1 上介导多个位点的剪接事件。分子与遗传分析表明,ELD1主要通过 OsCCA1-Hd1通路影响水稻抽穗期。进一步研究发现,ELD1可与光敏色素phyB的活性形式互作,参与红光调控OsCCA1剪接的过程,揭示了光信号通过可变剪接调控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值得一提的是,长读长测序显示OsCCA1具有超过60种剪接异构体,其功能差异和动态调控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综上,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机制,且在分子育种上取得突破。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在宁粳7号、宁粳4号等优良品种背景下成功培育出早抽穗新种质,为植物发育必需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范式。
相关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