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热点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文期刊:1123 科技成果:2 北大核心:887 EI:6 CSSCI:8 CSCD:759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林学学科创建于1906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同时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注重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持师德建设与业务素质提高并重、改善办学条件与优化育人环境并重、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并重,努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学院长期坚持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培植相结合,立足长江上游,面向西南,服务“三农”,为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等多层次、结构完整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人才队伍
林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学院下设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木材科与工程4个系;在成都校区设立了生态林业研究所;拥有省级实验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生态林业工程、森林保护2个综合实验室。全院共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59人,教授21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队伍中有留学归国人员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6人。45岁以下中青年学术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达97.7%,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70.5%。
组织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雅安市的校本部校区、位于成都温江的成都校区和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都江堰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图书200余万册。学校现设18个学院、8个研究所和多个研究中心。有74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自设15个),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自设15个),6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4个部省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教育部批准的新世纪创新团队。
上级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领域
学院现拥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含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含森林生态学、生态工程2个二级学科专业)、1个专业硕士点授予学科(林业硕士),其中森林培育学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学科,四川省“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学科。
获得成就
“七五”共获奖82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69项(次);“八五”共获奖87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58项(次);“九五”共获奖67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48项(次);“十五”共获奖55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42项(次)。78年以来,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项,获奖441项(次),国家和部省级奖励351项(次)。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部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6项(次)、二等奖71项(次)、三等奖152项(次)。经过32年努力,四川农业大学“育种攻关课题组”培育了一大批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等作物的创新性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使四川省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平均产量比攻关课题开始前的1979年分别增产了98%、82%和55%。2008年-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与国内著名农业机械制造商山东临沂莒南奎田犁耙厂联合研制新型四行、五行多功能谷物播种机并申请专利,专利所有人为四川农业大学官方所有,制造商为山东临沂莒南奎田犁耙厂。四川农业大学在改造研制此新型机械的同时,将新型谷物播种机免费发送到成都、雅安、都江堰等各市、县区进行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并筹备申请国家级新型农业机械推广项目。
联系方式
邮编:625014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箱:无 电话:0835-2882335
传真:0835-2882578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