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 机构详情

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简       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战略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中文期刊:3060 外文期刊:813 科技成果:18 农业专利:291 SCI:104 北大核心:1982 EI:56 CSSCI:4 CSCD:2136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战略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人才队伍

成都生物所现有在职职工3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高级科研人员140余人。研究所拥有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药物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制药工程、药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学研究生300余人

组织机构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

上级单位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

农业学科领域:应用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种质资源、植物遗传育种、小麦、玉米、水稻、农作物。

获得成就

成都生物所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具有天然产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共用实验装备,拥有600MHz核磁、高分辨质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该所有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若尔盖高寒湿地定位研究站等8个野外生态站(点)。该所标本馆馆藏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0万余号,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居同领域全国第一位,亚洲第二位;植物标本20万份。 建所以来,成都生物所已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多项。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众多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都生物所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联系方式

邮编:61004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邮箱:swsb@cib.ac.cn 电话:028-85210501

传真:(028)82890288,82890967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