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热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中文期刊:1424 外文期刊:77 科技成果:5 农业专利:18 SCI:59 北大核心:427 EI:7 CSCD:484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成立于1951年,时称华东蚕业研究所。1995年增挂“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牌子。2001年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合并,实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共建,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开发研究,着重研究蚕桑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化生产重大关键技术。保存了珍贵桑种质资源1900余份、蚕种质资源800余份。
人才队伍
现有在职职工112人,其中科技人员76人、生产经营活动人员10人、其他人员2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5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2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非本单位在读研究生42人。
组织机构
下设4个研究部门:栽桑研究室、养蚕与育种研究室、蚕病理生理研究室、蚕业信息中心;1个开发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
上级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蚕、桑树、动物基因组学、动物种质资源、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疫病防控、植物种质资源、植物生理生态与栽培、质量检测。
获得成就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获奖成果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16项。先后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蚕桑丝绸方面的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取得了一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解决了蚕桑生产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基本完成了我国蚕、桑品种资源大规模的收集、整理,保存了珍贵桑种质资源2200余份、蚕种质资源800余份,建立起当今世界一地保存规模最大的蚕、桑种质资源库(圃)。先后选育推广优良蚕品种40余个和优良杂交组合30多对,为我国主要蚕区蚕品种5次大的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当家品种,在全国推广覆盖率超过60%,使我国春用蚕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夏秋蚕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桑品种20余个,基本实现桑树良种化。研发了密植、快速、高产栽桑技术体系、以少回育为中心的养蚕技术体系和蚕桑生产机具、以消灭病原为中心的蚕病防治技术体系及蚕桑病虫害防治药剂。在家蚕基因保存和分析、家蚕转基因研究、应用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蚕儿生长发育、以BmNPV-家蚕载体表达系统为特征的生物反应器、家蚕卫星搭载试验及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等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联系方式
邮编:212018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
电话:0511-85628183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