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 机构详情

研究热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英文名称: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 Information,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简       介: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原名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先后吸纳了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农业气象、农业遥感等研究团队,2010年组建成立了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简称经信所)。截止2014年6月,现有在职职工51人(其中科技人员48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3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3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2011年以来,全所共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农业部、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农业三新工程和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等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117篇(SCI、EI收录21篇),获授权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已建成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农业软科学研究两大学科,以及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平台。 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学科紧密围绕全省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农业气象应用、农业资源及环境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农业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农村服务技术的集成及终端推送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拥有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南京分中心和江苏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试验平台,多次主办或承办国内外较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成果交流会,先后形成数字农业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业资源与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农村信息一点通一体机等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全省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农业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依托我所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定期编报的《农业科技信息参考》通过各种方式上报,供省委、省农委、省科技厅及院领导决策参考。 二、农业软科学研究 农业软科学研究学科主要从事财政支农政策、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规划、科研绩效评价、管理及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等研究;通过跟踪国家、省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承担部省级决策咨询和支持工作,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农业规划、咨询服务。2011年依托本所软科学研究团队,江苏省农科院被省社科联授予“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已主持编制完成各类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40多项,并提交20多项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供上级农业决策部门参考。 三、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江苏农业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现期刊影响因子已达1.156,他引率在90%以上,位居全国10种省级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报前列。 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达30多万册(卷),是联合国FAO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系统(AGRIS)中国华东分中心。截止2013年,已引进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28种,且通过访问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中心(NSTL)、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两大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百链云图书馆,以原文传递、代查代检方式可获取在线无法下载的中外文献资料,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科技查新室是农业部认定的具有从事科技查新资质的首批单位之一(1995年),并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具有从事农业、生物相关学科科技查新资质的单位,平均每年完成科技查新项目250多项。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将紧紧围绕江苏省农科院“加强自主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以建设创新型和服务型并重的研究所为目标,促进科研转型,加强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实现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成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同时,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拓展农业遥感服务、巩固提高农业规划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文期刊:236 外文期刊:5 SCI:4 北大核心:165 EI:3 CSSCI:7 CSCD:120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原名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先后吸纳了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农业气象、农业遥感等研究团队,2010年组建成立了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简称经信所)。截止2014年6月,现有在职职工51人(其中科技人员48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3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3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2011年以来,全所共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农业部、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农业三新工程和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等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117篇(SCI、EI收录21篇),获授权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已建成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农业软科学研究两大学科,以及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平台。 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学科紧密围绕全省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农业气象应用、农业资源及环境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农业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农村服务技术的集成及终端推送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拥有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南京分中心和江苏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试验平台,多次主办或承办国内外较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成果交流会,先后形成数字农业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业资源与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农村信息一点通一体机等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全省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农业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依托我所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定期编报的《农业科技信息参考》通过各种方式上报,供省委、省农委、省科技厅及院领导决策参考。 二、农业软科学研究 农业软科学研究学科主要从事财政支农政策、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规划、科研绩效评价、管理及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等研究;通过跟踪国家、省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承担部省级决策咨询和支持工作,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农业规划、咨询服务。2011年依托本所软科学研究团队,江苏省农科院被省社科联授予“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已主持编制完成各类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40多项,并提交20多项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供上级农业决策部门参考。 三、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江苏农业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现期刊影响因子已达1.156,他引率在90%以上,位居全国10种省级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报前列。 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达30多万册(卷),是联合国FAO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系统(AGRIS)中国华东分中心。截止2013年,已引进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28种,且通过访问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中心(NSTL)、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两大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百链云图书馆,以原文传递、代查代检方式可获取在线无法下载的中外文献资料,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科技查新室是农业部认定的具有从事科技查新资质的首批单位之一(1995年),并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具有从事农业、生物相关学科科技查新资质的单位,平均每年完成科技查新项目250多项。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将紧紧围绕江苏省农科院“加强自主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以建设创新型和服务型并重的研究所为目标,促进科研转型,加强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实现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成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同时,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拓展农业遥感服务、巩固提高农业规划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上级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获得成就

多次主办或承办国内外较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成果交流会,先后形成数字农业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业资源与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农村信息一点通一体机等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全省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农业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依托我所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定期编报的《农业科技信息参考》通过各种方式上报,供省委、省农委、省科技厅及院领导决策参考。农业软科学研究学科主要从事财政支农政策、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规划、科研绩效评价、管理及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等研究;通过跟踪国家、省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承担部省级决策咨询和支持工作,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农业规划、咨询服务。2011年依托本所软科学研究团队,江苏省农科院被省社科联授予“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已主持编制完成各类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40多项,并提交20多项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供上级农业决策部门参考。

联系方式

邮编:210014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50号

电话:025-84391200

传真:025-84391200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