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食品中危害因子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关键技术及系列标准的制定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湖北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崔海容;凌约涛;叶诚;张莉;孙利;崔鹤;曾宪东;王鹏;郭坚;彭青枝;叶凡;郭少飞;杨顺风;王帆;张平安
- 第一完成单位:
- 武昌理工学院
- 获奖时间:
- 2018
- 项目名称:
-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电化学法》
- 联系人:
- 曾繁华
- 联系电话:
- 027-81652237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江夏大道16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武汉工控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三峡大学
- 单位电话:
- 027-81652000;13907145171
- 传真:
- 027-81652011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武汉市科技局
- 摘要:
-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项目围绕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因子和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解决了食品安全检测中较多重大技术难题。该项目组完成了科技部国家应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电化学法》(国科社函【2009】11号),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完成了1项科技部国家质检公益性项目《高通量检测农兽药残留的蛋白芯片技术研究》,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项目编号:201010062,国家质检总局成果号:G2014-300);完成1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进出口农产品中矿物质和有害元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4AA201C57,国家质检总局成果登记号:G2009-480);完成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成果《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测定方法和有害物质控制的研究》(成果登记号为G2014-642)。 该项目结合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因子和非法添加物的检测实际需要,制定了系列检测标准,包括4项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4项国家标准分别为GB/T 28722-2012《氨基酸中铁和铅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3296.20-2009 ,GB/T 23296.21-2009,GB/T 23296.22-2009;6项行业标准分别为SN/T 3627-2013《出口液态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极谱法》、 、SN/T 1050-2014,SN/T3651-2013、SN/T3652-2013、SN/T 3386-2012 、SN/T 3179-2012 。 本项目完成1项科技部国家应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质检公益性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成果,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1、本项目组率先建立了膜分离-电化学法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方法灵敏度高,2-3小时内可测定50个样品(含前处理),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 2、本项目组成功开发了同时定性检测六种兽药残留的蛋白芯片,结合蛋白芯片技术,实现快速分析检测大量样品中农兽药残留,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全自动样品在线前处理系统,建立了从样品前处理到样品检测的一整套高通量检测技术,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3、本项目将部分成熟的技术及成果申报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让基础研究服务于社会;以标准的形式,引领行业技术革新,推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本项目建立的针对食品中危害因子和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技术成熟,部分技术成果已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让基础研究服务于社会,以标准的形式,引领行业技术革新,推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项目在全国质检机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如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湖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武汉工控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湖北洁源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潜江市食药局、黄冈市食药局、武汉市硚口区农产品检验中心、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等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