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功能性红曲色素生产技术研究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湖北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陈运中; 姚继承; 汪芳安; 熊友枝; 赵虹; 胡小泓; 骆运安; 王建丽; 张义文; 丁应生; 王尚玉; 李骥; 欧阳俊
关键词:
红曲色素功能性技术红曲色素功能研究技术研究生产生产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武汉工业学院
获奖时间:
2006
项目名称:
联系人:
陈运中
联系电话:
027-83955611
电子邮件:
keyanchu@btamail.net.cn
邮编: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常青花园中环西路特1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27-83955611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湖北省科技厅
摘要:
  功能性红曲色素生产技术研究是“湖北早稻米加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项目编号99-022-02-03,鄂科计[2000]22号文)和“湖北省早稻品质改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编号991P0701)项目的子项目,由武汉工业学院主持,武汉工业学院与武汉佳成生物制品厂合作共同承担完成。以早籼米为原料,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红曲色素实现对早籼米转化深加工,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有效途径。本项目广泛借鉴国内外红曲生产先进经验和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优势菌株选育,培养基筛选,种子液体发酵条件,红曲固体发酵条件,空气净化和生产环境条件、原料预处理(如浸米、蒸饭),接种拌料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种子液体发酵、红曲固体发酵生产新工艺,并将空气净化处理、自动控制技术、气流微粉碎技术有机整合,引入本工艺,生产功能性红曲色素(粉)。并开发研究了关键生产设备,空气净化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种子液体发酵罐、红曲固体发酵机等。该工艺无污染、易控制、易操作,可大规模繁殖生产用种子,提高了种子纯度和生活力,实现了发酵过程进出料、控温、控湿、翻曲全自动化,改变了传统工艺生产红曲劳动强度大,易被杂菌污染,产品质量不稳定,色价低的问题。该项目工艺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一次投料达1吨的自动控制生产设备在国内属首创。运用早籼米为原料采用此工艺及设备生产功能性红曲色素(粉)在国内属首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小试产品:水分:≤10% 中试产品: 水 分:≤10%   粒度: 80~100目 粒 度:80~100目   色价:≥ 4000u/g 色 价:≥ 2000u/g   Monacolin含量:340mg/Kg 出品率:≥ 38%   出品率:≥ 40%   红曲是中国的传统产品,自周朝(公元前770年)开始生产应用红曲产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红曲从制作到功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我国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着色剂,酿造。近年来,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险,其安全性受到严重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红曲色素以其安全和良好的稳定性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医药着色、高档饮料、食品、肉类制品、冰淇淋、红酒、酱油、红醋、化妆品着色等,应用十分广泛,市场空间巨大,世界上红曲生产主要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在价格和资源上我国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功能红曲已被医学证明,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降血压,抑制肿瘤功效而受到欧、美的关注,美国已开始从中国进口功能红曲,以食物补充剂的名义进入美国,欧洲则以食品配料从中国进口红曲,用于火腿肠生产。我国红曲年出口达4000多吨。市场上出售的降脂药物,有很多种是红曲制剂。该工艺与传统固体发酵工艺相比,生产周期缩短1/3,无杂菌污染,低桔霉素产生,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色价是固体发酵产品的2~3倍,与液体发酵工艺相比,生产设备投资降低1/3,色素红曲粉生产成本降低1/3,关键是能够生产功能红曲米,而液体发酵工艺不能生产功能红曲米,所以本项目的产品具有质量优,成本低、卫生安全的优势,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中国今年内加入WTO,高质量、卫生安全,具有价格优势的红曲及制品市场竞争能力是十分强劲的,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增强后劲,为早籼米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一条途径,利用早籼米生产红曲色素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北省及南方各省籼米资源丰富,亟待加工转化,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投入渠道,加强横向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尽快完善功能性红曲色素生产工艺与设备,尽快抢占市场,逐步形成湖北省红曲产业。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