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鸭绿江河口区鱼类苗种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研究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区域:
辽宁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解玉浩; 唐作鹏; 解涵; 李勃; 张世东; 于福
关键词:
利用利用研究河口资源资源调查鱼类鸭绿江合理利用调查河口区研究江河苗种
第一完成单位:
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院
获奖时间:
2001
项目名称:
联系人:
高德
联系电话:
0419-2304664;2303607
电子邮件:
lndsjcz@163.net
邮编:
地址: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103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419-2314308
传真:
0419-2303607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摘要:
项目名称:鸭绿江河口区鱼类苗种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研究 该项目属生命科学领域农业科学水产基础科学。 主要进行了鸭绿江稚幼鱼群落资源研究,在测定主要水文及水的理化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了稚幼鱼群落物种及数量组成,各测站的生物量指数和种群丰度、群落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对名贵的有明银鱼的生物学及其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进行了专题研究。最后提出了鸭绿江河口区水域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稚幼鱼资源利用总体方案。 本项目的特点:1、不但进行了广泛的稚幼鱼资源调查,而且还深入进行了名贵鱼类—有明银鱼的生物学、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的专题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2、既利用传统方法研究了稚幼鱼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构成,又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群落中物种间的各种参数,为认识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3、结合实际提出了可行的既保护又利用的具体方案。 推广应用情况:可在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上,资源生态和鱼类生物学的科研、教学上推广应用。研究报告直接提供给地方政府参考,有关论文正在陆续刊用,发表后有关部门可利用。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项目为农业部渔业局下达的九五重点科研项目。 以往国内对沿海诸多河口进行过渔业资源调查,这些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范围的定性调查研究;二是进行专项鱼类(如鳗苗、蟹苗、鲥鱼、银鱼等等)资源或生物学调查研究。中国大陆从渔业资源和资源生态角度对河口区鱼类苗种资源及其与环境条件变化关系研究甚少,特别是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有关河口区这方面研究尚属空白。前苏联报道过黑龙江下游河口区不同断面漂浮发育鱼胚和仔鱼的数量变化;美国和我国台湾省对河口仔鱼的种类、数量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季节变化有过研究;南美和非洲也多有河口区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报道。 河口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是海淡水和海淡水生物交汇区,水质比较肥沃,饵料生物较丰实,是多种海淡水鱼类产卵繁殖和索饵育肥的理想场所。河口区含纳了海洋、淡水和半咸水三种生态类型生物群落,群落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包括环境、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在内的综合研究,是国内外发展趋势。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该项目属生命科学领域农业科学水产基础科学。主要进行了鸭绿江稚幼鱼群落资源研究,在测定主要水文及水的理化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了稚幼鱼群落物种及数量组成,各测站的生物量指数和种群丰度、群落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对名贵的有明银鱼的生物学及其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进行了专题研究。最后提出了鸭绿江河口区水域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稚幼鱼资源利用总体方案。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a.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鸭绿江河口区稚幼鱼群落种类和数量组成、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间的梯度变化、物种丰度及其季节变化,在中国河口渔业方面未见报道。 B.进行的有明银鱼生物学研究、有明银鱼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C.全面系统提出的水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方案,为鸭绿江河口渔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填补了空白。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成熟,适用于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及资源生态和鱼类生物学的科研、教学方面。无不良影响。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研究不仅可指导河口渔业的开发和管理,也为渔业生态学和鱼类生物学提供了基础资料。可供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及资源生态和鱼类生物学的科研、教学单位推广应用。有关报告已直接提供给地方政府部门参考。有关论文已发表应用或正在发表应用。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