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水溶性天然色素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获奖区域:
- 河北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卢庆国; 暴海军; 连运河; 薛强; 安晓东; 任庆海; 刘新朝
- 关键词:
-
技术;
色素;
天然色素;
创新与应用;
创新;
水;
生产;
天然;
水溶性;
生产技术;
- 第一完成单位: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获奖时间:
- 2012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杨香瑜
- 联系电话:
- 0310-8859312;13582603681
- 电子邮件:
- yangxiangyu2009@163.com
- 邮编:
- 地址:
- 河北省曲周县城晨光路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310-8859031;8851168
- 传真:
- 0310-8851011;8851666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来源网站:
-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 来源网址:
- https://kjt.hebei.gov.cn/www/index_ssl/index.html
- 摘要:
- 本项目创新生产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是指植物原料来源的、多以花色苷类为主要着色成分的天然食用色素。其特点是天然、安全、有效,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我国是植物资源大国,各类水溶性色素的原料优势由来已久,但2005年以前国内技术粗放,普遍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萃取收率低,产品杂质多、品质差、稳定性差,难以满足出口要求。因此,开展水溶性天然色素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技术攻关,对缩小与国外差距,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项目以多品种规模化、高端化、高质化、稳定化为目标,着眼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通过持续自主创新,突破了以下关键技术:
1)关键萃取因素优化组合及创新,突破水溶性色素萃取得率瓶颈
花色苷类色素的萃取得率往往不超过50%,其萃取条件的关键是:萃取溶剂极性、pH值、料液比、温度等,本项目通过单因子试验、多因子双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创新出弱酸环境、温度梯度、过程保护等多因素优化组合的工艺技术,能够充分萃取并减少过程损失,创新后的红米红得率由传统的40%左右提高到98%以上,甘蓝红由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甜菜红由3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2)创新产品除杂精制技术,打破高端市场垄断
萃取液的瞬间高温及冷冻沉淀非目的物的技术创新,使产品胶质含量由创新前的0.1g/100mL以上降至0.01g/100mL以下;复合酶法降解大分子量非目的物的技术创新,使水解率达到95%以上,小分子物质可高效去除;多级膜分离纯化去除杂质的纯化工艺技术,在降低色素损失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纯度。
3)脱除产品异臭工艺技术的创新,扩大产品应用领域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特殊的芥甙物质,其降解产物有特殊的异臭,并成为甘蓝红、萝卜红等水溶性色素的严重品质缺陷。本项目创新出树脂脱味技术、溶剂脱味技术、超临界精制脱味技术三类技术,攻克了十字花科植物色素异味脱除技术难关,突破了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限制。 4)天然色素稳定化处理,提高产品稳定性
通过酚类化合物与红米红等花色苷C8位的结合,使红米红色价存放一年的损失率由10%降至2%;甜菜红生产中添加天然安全的稳定剂,使其稳定性提高40%;用微胶囊化包埋甜菜红并制成制剂,使其稳定性提高40%。
5)设计实施满足多品种共用一条生产线的装备集成,填补国际空白
针对行业使用水泥池浸泡的落后技术,自主创新行业专用的拖链式萃取设备,并将膜分离除杂、大孔树脂纯化、圆盘干燥等多个单元操作偶联,实现了对红米红、甜菜红、甘蓝红、甘薯红、萝卜红、栀子黄等水溶性色素制备的连续化、规模化。萃取吨料溶剂消耗降为原来的1/15,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环境友好。
依托创新成果,晨光集团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5亿元,新增利润2191.65万元,新增税收417.99万元,水溶色素产销量国内第一。
创新成果已在国内企业推广,带动我国水溶性色素产业升级。高品质产品已经批量出口至美国、韩国、德国等。
项目带动农业种植,对整个植物提取物行业有重要示范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