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马来西亚番木瓜优良新品种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厦门市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苏明华; 谢志南; 刘志成; 许文宝; 赖瑞云; 钟赞华; 曾新萍
- 关键词:
-
西亚;
技术;
品种;
栽培;
技术研究;
栽培技术;
马来西亚;
优良;
优良新品种;
马;
番木瓜;
木瓜;
引进;
研究;
新品种;
品种引进;
- 第一完成单位:
-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2
- 项目名称:
- 马来西亚番木瓜优良新品种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 联系人:
- 植物生理实验室
- 联系电话:
- 0592-5736365
- 电子邮件:
- chyile_1@163.com
- 邮编: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780-800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592-6021046
- 传真:
- 0592-6023481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 摘要:
- 针对福建省现有番木瓜品种较杂,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抗病毒性花叶病能力较差,多数果实品质不理想等问题,本项目引进番木瓜6个新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宜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马来10号、马来2号及马来6号3个优良新品种,针对闽南地区生态条件,开展了引进新品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改革栽培模式,总结提出一套番木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目前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在闽南地区推广应用情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 引进6个番木瓜新品种,筛选出适宜闽南地区栽种的3个新品种。
引进马来2号、马来6号、马来10号、蜜红3号、马来9号及金旺1号等番木瓜新品种6个,研究筛选出适宜我省闽南地区(漳州、厦门等)栽种的3个优良新品种马来10号、马来2号、马来6号,有效地解决了原有栽培品种结果性能和品质差、抗逆性及抗病性弱等生产实际问题,为我省番木瓜规模化发展提供优良新品种支撑。
2、开展引进新品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改革栽培模式,总结提出一套适应闽南地区的栽培新技术。
针对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降雨量不均、台风偏多及土壤硼含量普遍较低等亚热带生态条件,开展了新品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1) 秋播冬植,冬季防寒:改革栽种时期,采用秋播冬植,苗期冬季防寒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提早植株抽蕾期近1个月,从而提早果实上市期(9月中下旬),延长果实上市时段,提高产量,有效地增加经济收入。
(2) 高畦覆膜,一穴多株:改革栽植方式采用高畦覆膜种植既保湿保温,又防渍防涝,从而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采用一穴多株的定植方式,克服了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一穴1株,无法有效进行株性选择,为日后株性选择、淘汰雌株提供可能,从而获得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质果实和产量。
(3) 植株矮化,增强抗逆性:采用双竹枝“X”形压倒植株,可随植株生长发育而调整,从而有效降低植株高度。此技术措施既能防止传统栽培挖土压株引起伤根诱致的病害发生或植株死亡现象,又能抗台风,增强抗逆性,方法简易可行,效果十分显著。
(4) 缺硼矫治、提高品质和产量:番木瓜缺硼时常诱致果实畸形,从而丧失经济价值,预防或矫治植株缺硼是番木瓜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定植时采用株施10克硼砂、植株果实生长发育期(5-9月)每月喷施0.1%硼砂即可防止植株缺硼诱致的果实畸形症发生,从而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同时,根据查新,本研究首次针对番木瓜硼素营养失调(缺硼及硼过量时)植株硼素形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既为番木瓜的缺硼矫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提出了番木瓜秋播冬植、高畦覆膜、一穴多株淘汰雌株、矮化植株、矫治缺硼、冬季防寒及病虫防治等一整套适宜闽南地区应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创新性地为我省南亚热带地区番木瓜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十分明显的创新性。
2. 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我省闽南地区番木瓜规模化发展。
(1) 建立示范园:建立了120亩栽培示范园,对筛选出的适应性强的3个优良新品种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栽培,并采用了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中果型马来10号、马来2号亩产达5000多公斤,小果型马来6号亩产达3000公斤,取得良好示范作用。
(2) 规模化推广应用:五年多来,马来10号、马来2号、马来6号优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在我省厦门市同安区推广应用了400余亩,漳州市漳浦县推广应用了1200亩、平和县推广应用800亩、龙海市推广应用600亩,累积推广应用了3000多亩,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效益1500万元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