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桑椹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广西自治区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孙健; 李昌宝; 李丽; 李杰民; 刘国明; 郑凤锦; 覃肖良; 郑博强; 廖芬; 游向荣; 陈赶林; 张祖韬; 何全光; 盛金凤; 何雪梅; 陶伟; 何忠; 张雅媛; 黄茂康; 李志春
- 关键词:
-
加工;
桑;
技术;
关键技术;
示范;
深加工;
产业;
应用示范;
桑椹;
关键;
产业化;
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4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孙健
- 联系电话:
- 0771-3240692
- 电子邮件:
- jiansun@gxaas.net
- 邮编: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771-3240232
- 传真:
- 0771-3240232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任务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下达的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项目《桑葚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化技术示范及推广》(桂财建函〔2012〕80号)。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广西石埠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个单位共同承担实施。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为有效防止桑椹等浆果田间采摘期间造成积压损坏,并方便清洗运输,项目开发桑椹新型采运关键装备;项目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桑椹太阳能—热泵联合烘干系统设备,可以高效利用清洁的太阳能源,同时解决太阳能能源密度低、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项目通过参数控制和函数集解,确定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椹酸水牛乳、桑椹果粉、桑椹膏加工逐级放大的技术条件等相关因素,确立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引导广西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桑椹深加工产品核心中试生产示范基地,为桑椹深加工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项目开展了桑椹综合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延伸了蚕桑的产业链,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研发出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椹水牛奶酸乳、桑椹果粉、桑椹膏、桑椹荔枝混合饮料6个新产品。其中,桑椹荔枝混合饮料、桑椹水牛奶酸乳2个产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创新性。
(3)首次研发出适用于桑果采运的新型装置和用于桑椹等浆果干燥的太阳能—热泵联合烘干系统设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分别是:ZL201220060370.0、ZL201320617683.6)。
(4)建立了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分别建立了产能为7300吨/年的桑果汁饮料和桑椹水牛奶酸乳的生产线各一条;建立了产能为35吨/年的桑果酒中试生产线1条;生产了桑果汁饮料68吨,桑果酒10吨。
(5)在5家企业开展桑椹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32人次,辐射带动1061亩。累计新增产值2089.82万元,新增利税572.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的技术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工艺技术路线成熟、可靠、实用,已形成了成熟的桑果汁饮料、桑椹酸水牛乳生产加工技术以及桑果酒、桑椹果粉、桑椹膏中试加工技术,在广西南宁市、贵港市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适用范围较广,安全性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项目分别建立了产能为7300吨/年的桑果汁饮料、桑椹酸水牛乳加工核心生产示范基地1个,生产线2条;建立了产能为35吨/年的桑果酒加工核心中试生产示范基地1个,中试生产线1条;建立了果桑优质高效栽培核心示范基地1个。以上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共计150亩。在5家企业开展桑椹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举办桑园生态治理和桑椹加工技术培训班18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等632人次,辐射带动1061亩。带动农户种桑的积极性,为社会直接提供800多个工作岗位,直接安排300多个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富余人员从事桑椹加工工作,缓解就业压力;间接可使1300多户农民参与蚕桑种植,人均年收入增加600多元,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为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降低农民种植的风险,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上产品代工辐射,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3倍的岗位,同时,项目的实施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延伸,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存在问题:
(1)由于桑椹季节性过强,在生产、保鲜、贮藏等技术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难题。
(2)由于我国桑树种植主要以个体农民种植为主,“大群体,小单位”的生产体制、集体化程度低制约了产品原材料的集约化管理,难以保证原料品质的稳定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