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其设备研发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 获奖区域:
- 中国农学会
- 获奖等级:
- 一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李保明,陈刚,施正香,滕光辉,陶秀萍,赵淑梅,赖成幕,郑树利,孙宪法,袁正东,周东,张天柱,尚斌,冷建卫,郑炜超
- 关键词:
-
鸡舍;
养鸡;
湿帘;
场区;
关键;
调控;
降温系统;
通风技术;
环境控制;
设备;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4-2015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合作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兴牧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 单位电话: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来源网站:
- 中国农学会
- 来源网址:
- http://www.caass.org.cn/
- 摘要:
- (一)研究背景
现代养鸡品种在获得高产性能的同时,抗环境应激能力大幅降低。温度是养鸡生产最关键的环境因子,主要受气候、建筑形态、饲养密度等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秋温度变幅大,而传统鸡舍建筑简陋,外界气候对其影响更大。以往鸡舍主要依靠横向通风进行温度调控,极易产生气流分布不均、死角问题;将排风扇布置在纵墙的进风口下方,排出的污浊气体被重新吸入舍内或被吸入相邻鸡舍,引起舍间交叉感染,整个场区无法做到净污分区,导致疾病不断、疫情复杂,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下。为此,需要从生产的局部(舍内)-场区-场外提出整体的环境控制方案,并进行关键技术设备的产业化开发,为规模化鸡场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二)技术方案和内容
舍内环境控制关键技术:鸡舍通风,即鸡舍气流组织理论与设计、风速与热湿环境耦合调控、通风效率与设备性能评价方法;鸡舍冷热应激调控,即湿帘降温系统的气候适应性评判、湿帘降温温度骤降的分级调控、进风口优化配置;鸡舍空间重构,即蛋鸡高密度叠层笼养、防胸囊肿肉鸡笼养、离地立体栖架饲养等技术与设备。
场区环境控制关键技术:鸡舍进、排风组织与场区净污分区、工程防疫体系构建,鸡舍零间距设计等。
整体协同环境数字化控制技术:鸡舍环境信息采集、环境与饲养管理一体化技术、鸡场环境应激预警、养殖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等。
创新点
1、建立了鸡舍纵向通风气流组织理论和设计技术标准,解决了鸡舍均匀通风的空间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2、创立了湿帘降温系统气候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防止湿帘降温温度骤降的调控方法与技术。
3、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立体离地栖架养鸡、快大型肉鸡笼、大型连栋鸡舍等资源节约型养鸡技术装备。
4、构建了规模鸡场的场区净化与综合环境控制技术体系。
(四)授权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共获国家专利授权46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形成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6项。
(五)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在我国首次提出的夏季鸡舍纵向通风技术,突破了以往鸡舍不能超过0.5m/s的风速界限,破解了传统横向通风造成的通风死角和鸡舍之间交叉污染的技术难点,彻底改变了蛋鸡生产的季节性差异。基于纵向通风技术,使得叠层笼养鸡舍和零间距连栋鸡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首创的湿帘降温系统气候适应性模糊评判方法得到了国内外认可;提出的湿帘降温分级调控方法尚属国内外首次,可实现一次温降不超过5℃。
(六)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鸡舍纵向通风技术是引进吸收国外先进通风技术,结合我国气候特点和不同鸡舍建筑形式的再创新,规模鸡舍采用。湿帘降温系统也已成为大规模养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境控制技术,连栋鸡舍、高密度叠层笼养技术和设备已成为大规模养鸡的主流。相关技术应用10年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