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黑番鸭良种选育与关键配套技术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福建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郑嫩珠; 朱志明; 黄勤楼; 缪中纬; 辛清武; 李丽; 陈晖; 林顺东; 黄种彬; 刘凤辉; 汤子文; 董晓宁
- 关键词:
-
黑番鸭;
鸭;
选育;
- 第一完成单位: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7
- 项目名称:
- 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选育
- 联系人:
- 郑少庆
- 联系电话:
- 0591-87572354
- 电子邮件:
- zzm10203@163.com
- 邮编:
- 地址:
-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党
- 合作完成单位:
- 龙海市顺兴良禽种鸭场; 莆田市泉发种禽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省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
- 单位电话:
- 0591-87572001;87572354
- 传真:
- 0591-87572024;87574801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福建省农科院
- 摘要:
- 《黑番鸭良种选育与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研究成果来源于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的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项目《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选育》(2010R1025-6),此外,该项目成果还由《黑番鸭种质特性的研究》(2008N0112)、《大型黑番鸭与白鹜鸭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与产业化应用》(CXTD-2-1314)、《番鸭与半番鸭育种》(nycytx-45-06)资助完成。 黑番鸭是福建省地方品种之一,具有体质健壮,耐粗的特点,在闽南和广东地区深受欢迎。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消费已经从向质量型转变,吃营养吃风味,追求天然的还朴归真成为时尚,对高品质水禽肉的需求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富有原始森林野禽之风味的黑番鸭具有独特的肉质特色,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已成为群众餐桌上常享用的美味佳肴。优质优价的市场也刺激了黑番鸭生产的发展,黑番鸭已成为我省水禽业的特色产业,养殖前景广阔。但我省原种黑番鸭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就巢性强,产蛋性能低,养殖效益不高。同时,我省黑番鸭分布比较分散,规模也较小,大部分是群众自繁自养。为解决原种黑番鸭生长速度缓慢,提高饲养效益,群众在进行黑番鸭生产的过程中,引入法国白番鸭,盲目杂交,自留自繁父母代种鸭,缺乏系统选育,导致市场品种资源混乱,种质资源退化,父母代种鸭种用价值不高,产蛋量少,种鸭体型、性能参差不齐;生产的商品鸭大小和羽色严重分离、均匀度差,从而影响黑番鸭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通过开展黑番鸭种质特性的研究,对全面了解我省黑番鸭资源现状有重要作用,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黑番鸭群体(合成系)为母本,引入法国番鸭血统,根据数量遗传学的原理,一方面,采用杂交、横交和个体选择固定黑番鸭羽色、提高黑番鸭生长速度以及减少黑番鸭抱窝行为;另一反面,在羽色选育的基础上,进行产蛋量和群体均匀度选育,利用家系选择法,并结合个体表现进行世代选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遗传性能稳定、黑羽率高、产蛋性能好、群体整齐一致且后代生长速度较快的黑番鸭新品系,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为尽快改变我省现有黑番鸭的生产状况,提高生产效益,必须进行系统选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黑番鸭新品系及其配套系,并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本项目的实施可对我省地方优良鸭种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种质特性研究,为其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立项对黑番鸭进行新品系选育,可以使我省黑番鸭地方品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满足人们对优质禽肉的需求,促进我省水禽业向高效优质的方向健康发展。 该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经过课题组成员多年共同攻关,通过对黑番鸭种质特性研究,获得了黑番鸭生长、屠宰和繁殖性能等生产性状的数据资料,建立了黑番鸭生长拟合方程,揭示了黑番鸭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以本地黑番鸭和法国番鸭R91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横交、家系与个体选择相结合以及综合指数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出两个遗传性能稳定的黑番鸭新品系。其中黑番鸭高产优质新品系经过4个世代选育,核心群雏鸭1-2级黑羽率从42.23%提高到99.46%;70日龄公、母鸭体重从12.37%和14.52%下降到6.54%和7.49%;300日龄产蛋量从65.37±11.36个提高到74.51±6.83个,提高幅度为13.98%。大型黑番鸭新品系经过3个世代选育,核心群雏鸭1-2级黑羽率从52.96%提高到98.91%;70日龄公、母鸭变异系数分别从13.18%和12.50%下降到7.44%和7.30%。两系各性状选育进展显著。率先开展黑番鸭就巢、羽色性状分子标记研究。分离出VIPR-1基因的cDNA和DNA序列,揭示了VIPR-1基因在黑番鸭不同繁殖期各组织的表达特性,明确了该基因参与就巢行为的控制,筛选到2个与黑番鸭就巢性状显著相关的SNP标记;阐明了MC1R和TYR基因与羽色性状具有一定相关性。在适宜的营养水平下,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表明高产系和大型黑番鸭新品系的瘦肉率分别为26.93%、28.13%,皮脂率分别为19.26%、20.31%,与本地黑番鸭差异不显著。探索并确定了14%粗蛋白水平日龄与网上平养模式适合黑番鸭规模化饲养。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福建、江西、河南、浙江和广东等地广泛应用推广。5年来示范推广黑番鸭选育系种鸭14.8万只,销往浙江、江西、河南、广东以及福建莆田、漳州、福州、三明等地,预计可生产商品肉鸭1465.2万只,按每只肉鸭平均体重2.6千克、市场售价21元/千克计算,可创社会产值8.0亿元,经济效益达1.16亿元(每只8元计)。2014-2016年期间示范推广大型黑番鸭新品系种苗8.7万只,预计可生产722.1万只肉鸭,按每只商品鸭平均体重2.9千克、市场售价20元/千克计算,可创社会产值4. 19亿元,经济效益达6498.9万元(每只9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