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山东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刘建军; 赵祥颖; 田延军; 韩延雷; 张家祥; 刘春生; 张璐; 李月明; 薛元刚; 聂在建; 崔振乾
- 关键词:
-
赤藓糖;
赤藓糖醇;
技术;
醇;
糖;
发酵;
发酵法;
研究;
糖醇;
生产;
研究与推广;
推广;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获奖时间:
- 2008
- 项目名称:
- 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技术
- 联系人:
- 黄少华
- 联系电话:
- 0531-88953554
- 电子邮件:
- sdspfjy2001@sina.com
- 邮编: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4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滨州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单位电话:
- 0531-88953554
- 传真:
- 0531-88953554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 摘要:
-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多元醇类甜味剂,口味与蔗糖相似,而发热量却接近零,食用后可避免普通糖品带来的高热量、糖尿病、龋齿等困扰。经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确认安全无毒。1990年,日本食品法规批准赤藓糖醇可直接作为食品配料;1997年,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世界粮农组织(FA0)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组成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批准赤藓糖醇作为食用甜味剂,我国在GB 2760标准中也允许其在食品中应用。
赤藓糖醇特殊的生理代谢特性和应用功能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研究开发赤藓糖醇生产技术的工作热情。到目前为止,关于赤藓糖醇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有三种: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以淀粉为原料,耐高渗酵母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的工艺方法。
最早,1950年Binkley和Wolfrom提出酵母可以产赤藓糖醇,1964年Hajny,Smith和Garver等详细研究一株酵母样真菌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的条件。198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研究所与日研化学的合作筛选出赤藓糖醇高产株SN-115,至1989 年日本率先确立了高产高纯度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江南大学、江苏省微生物所等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的研究,选出一批高产赤藓糖醇菌株,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从自然界高糖高渗环境中分离筛选赤藓糖醇生产菌株,并且从花粉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产赤藓糖醇的菌株SFEp-32,然后采用多种诱变剂对该菌株进行诱变处理,选育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SFEp-N453,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确定了赤藓糖醇发酵过程控制参数以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精制赤藓糖醇的工艺技术路线,攻克了赤藓糖醇发酵残糖高、发酵速率慢、发酵周期长、提取收率低等诸多技术难题,完成了赤藓糖醇发酵工艺技术以及提取技术的中试及生产性实验,以葡萄糖为原料,100m^3发酵罐发酵赤藓糖醇最高产率达170g/L以上,转化率达53.1%;产品纯度达99%以上,各项理化卫生指标均达到出口要求。生产实践证明,本研究选育获得的赤藓糖醇生产菌株SFEp-N453性能稳定、发酵条件粗放、易于控制、发酵速度快、发酵残糖低,发酵副产物少,是一株优良的赤藓糖醇生产菌;研究确定的整套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合理可行,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