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橄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区域:
广东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蔡选光; 郑道序; 詹潮安; 李徐益; 黄武强; 纪燕玲; 范镇贞; 黄少雄; 纪丹虹; 赖初发
关键词:
技术防治防治技术研究害虫橄榄技术研究害虫防治
第一完成单位: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蔡选光
联系电话:
0754-8661742;8670496
电子邮件:
cxg3458@21cn.com
邮编: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胶廊路左巷6号
合作完成单位:
潮阳区金灶镇绿色水果基地
单位电话:
0754-88670496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摘要:
⒈、课题来源与背景 橄榄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常绿珍稀果树,是粤东地区的主要果树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东的汕头、茂名、揭阳、潮州等地的橄榄主产区均发生橄榄害虫的严重为害,致使橄榄树生势衰退,出现枯梢,甚至整株枯死,产量大幅度下降。鉴于橄榄害虫的严重为害,各地迫切要求提供其防治技术。1989年汕头市林科所将《橄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列为自选课题。该项目1994年得到汕头市市长基金的资助,1995~1997年连续3年得到汕头市财政局立项,2000年、2003年分别被省科技厅立项(项目编号2KM03002N、2003C20519)。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项目主持单位。 ⒉、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 ⑴在粤东地区的橄榄主产区进行普查,基本查清橄榄害虫种类,根据害虫的为害程度和面积,确定主要害虫。 ⑵开展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和林间发生发展规律观察。 ⑶开展害虫控制试验,包括林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并筛选出几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供生产上应用;探讨害虫综合控制的方法。 ⑷及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性能指标: ⑴查清橄榄害虫种类。潮汕地区的橄榄害虫种类23种,其中主要害虫3种,分别是为害橄榄嫩梢和叶部位的橄榄星室木虱、小直缘跳甲、橄榄锄须丛螟;重要害虫10种,分别是黑刺粉虱、白粉虱、桃蚜、红肾圆盾蚧、褐圆蚧、大青叶蝉、稻叶蝉、橄榄尺蠖、珊毒蛾、橄榄枯叶蛾。 ⑵搞清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①橄榄星室木虱在潮阳林间1年发生6代,苗圃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11月上旬以成虫在橄榄冬梢芽缝等处越冬。在林间全年形成2个明显为害高峰,分别是春梢抽发盛期和秋梢抽发盛期。在苗圃,全年可形成4~5个为害高峰。橄榄星室木虱在林间发生为害高峰主要为春梢期和秋梢期。 ②橄榄锄须丛螟在广东汕头1年4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从10月~12月中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1~3cm或在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4月上旬第1代幼虫出现为害,6月上旬第2代幼虫出现为害,8月上旬第3代幼虫出现为害,9月下旬第4代幼虫出现为害。橄榄锄须丛螟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4~8月。 ③小直缘跳甲在饶平1年2代,以成虫在橄榄树上的受害叶片或未受害叶片的背面越冬。4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8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老熟幼虫在树下表土1㎝深处做成蛹室化蛹。小直缘跳甲在林间发生为害高峰主要为春梢期和秋梢期。 ⑶确立了橄榄果园害虫控制的技术方案——常年以控制主要害虫橄榄星室木虱为主,特定季节重点控制另外两种主要害虫橄榄锄须丛螟和小直缘跳甲,兼顾其它重要害虫的控制,综合技术——以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化学控制为主,垦土和施肥促梢等营林措施、灯光引诱等物理措施以及保护天敌等生物控制措施相结合。 ⒊、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经查新和专家鉴定,本技术首次报道和搞清了为害橄榄的两种新害虫——橄榄锄须丛螟、小直缘跳甲,系统地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首次提出了橄榄锄须丛螟、小直缘跳甲的综合控制技术;首次报道了橄榄星室木虱在粤东地区苗圃1年发生8代,林间1年发生6代,以及年种群发生动态;确立了橄榄果园害虫控制的技术方案和综合技术。本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⒋、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经专家鉴定,本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适合在我国橄榄产区广泛推广。 ⒌、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3年来已在粤东地区每年控制面积达1.23万hm^2以上,其中结果面积0.70万hm^2以上,按粤东地区测定每公顷的最低年增产量675公斤、每公斤10元推算,则年增产量4725吨以上,年增产值4725万元以上。建议继续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的要求,深化对橄榄有害生物的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