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基于“3S”技术的四川名优经作气候适应性研究及区划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四川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关键词:
适应性技术气候适应性四川区划气候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6
项目名称:
基于“3S”技术的四川名优经作气候适应性研究及区划
联系人:
李跃清
联系电话:
028-87329982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28-87329982
传真:
028-87329982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四川省气象局
摘要:
《“3S”技术的四川名优经作气候适应性研究及区划》是四川省气象局自立项目,它涉及川芎、金银花、柑桔和茶叶4个大的类别,根据各自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农学、气候生态学的原理,将“3S”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相结合,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气候多因子综合相似性分析的新方法,全面地研究了川芎、金银花、柑桔、茶叶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其区域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理论性、实用性都很强。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 完成气候多因子综 合相似性分析方法研究。 (2) 完成了川芎土壤矿质元素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3) 完成了柑桔、茶叶、川芎、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内容包括川芎、茶叶、柑桔不同类型生长发育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四川与全国的气候优势比较。 (4) 提出了各种经济作物的区划气候指标体系,建立了指标因子空间的空间分布模型,利用GIS技术完成了柑桔、茶叶、川芎、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精细化区划,制作了区划平面图和立体图,指出了各作物的最适宜区域、适宜区域、次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提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生产对策措施。 成果的创新性: 1、提出了气候多因子综合相似性分析方法,并在区划中得到应用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提出了将作物对象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几个具有明显生理特征的时段,分别统计所有参与分析的各站对应各时段的光、温、水等气象因子,构成多站多因子的统一序列,然后,按列对各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不具备可加行、可比性的气候因子(光、温、水)成为无量纲数,并在同一坐标系里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创新。 2、首次进行了川芎、金银花、早茶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我们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多因子气候相似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川芎、金银花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制作精细化、立体化的川芎、金银花区划图,分别指出四川盆区的最佳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在全国是第一次,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 3、首次采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详细研究了川芎土壤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该项目通过对川芎道地产区土壤取样化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无机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和土壤无机元素间的相关性,借用气候相似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无机元素的相似性,采用GIS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无机元素的区域分布特征,这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 成果的先进性: 1、根据各自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农学、气候生态学的原理,首先在全面收集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将“3S”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相结合,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成果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联合科研和业务部门的专家共同攻关,融合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专长,大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成果应用: 收到经济效益2.33亿元。完成论文7篇,在西南农大学报、中国农业气象、生态环境学报、科学研究月刊(香港)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2005年在国家、省一级学会交流论文10人次,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得到好评。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