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生态基质无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及在非耕地上规模化应用
获奖名称: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获奖区域:
中国农学会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蒋卫杰,余宏军,孙治强,王秀峰,张国森,王晋华,禹宙,冯锡鸿,魏珉,刘伟,李胜利,赵文怀,曹桂凤,朱余清,郑光华
关键词:
无土栽培非耕地设施蔬菜采用经济效益营养液土壤生态示范退化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2011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合作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京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宁夏中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电话: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来源网站:
中国农学会
来源网址:
http://www.caass.org.cn/
摘要:
针对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严重不足、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日益严重等问题,本成果系统研究了设施蔬菜生态基质无土栽培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一)阐明了基质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调控技术,采用可就地取材的农产废弃物全面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研制筛选出生态基质配方35个,制定地方标准3个;并实现基质产业化生产。(二)明确番茄等生态基质栽培需肥规律,研制出基于有机肥的无土栽培专用肥配方5个,成本较传统营养液降低40%以上,且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三)建立设施蔬菜生态基质栽培技术体系,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报专利7项,论文92篇,著作7部;提出无土栽培模式6套,制定技术规范15套,比土壤滴灌节水节肥超过25%和35%,增产25%以上;(四)研制了不同生态区域非耕地的设施类型等,在生态治理的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达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创新程度:国内首创,国际领先。1、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营养液的传统模式,研制出采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传统无机营养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采用可再生资源农产废弃物开发无土栽培复合生态基质,大大降低无土栽培成本,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2、利用复合生态基质和基于有机肥料的无土栽培专用肥,在非耕地进行大规模设施蔬菜生产,在生态治理的同时实现了非耕地的高效开发利用。应用推广情况:本项目在我国非耕地和土壤严重退化的设施蔬菜产区获得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示范推广基地。07年~09年累计推广61.75万亩,增创经济效益66.14亿元(已乘系数0.7,下同)。其中:土壤严重退化的设施蔬菜产区18.72万亩,增创经济效益5.90亿元;尤其是在我国西北砂石地和东南沿海海滩地等非耕地上的应用达43.03万亩,增创经济效益60.24亿元。本成果对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非耕地的高效开发利用,保障我国耕地乃至粮食安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