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新疆自治区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潘晓玲; 吕光辉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结构;
定性;
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
系统;
稳定;
生态系;
绿洲生态;
生态系统;
生态;
结构;
功;
系统结构;
功能;
研究;
绿洲;
- 第一完成单位:
- 新疆大学
- 获奖时间:
- 2005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吕光辉
- 联系电话:
- 0991-8582532;8582213
- 电子邮件:
- ler@xju.edu.cn
- 邮编:
- 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齐胜利路14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单位电话:
- 0991-8585555;8588888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新疆大学
- 摘要:
- 本课题在研究思路上以中国西部干旱区为区域研究背景,在区域、景观尺度上,主要以模型模拟、数值实验、遥感资料反演等为手段并结合定点观测,研究绿洲与沙漠系统的耦合关系、绿洲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系统、群落及分子遗传尺度上,通过额济纳旗、阜康、乌苏、尉犁、阿克苏等典型绿洲的系统工作,以定点观测、控制实验、样带调查、实验分析等手段,研究农田生态系统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绿洲沙漠过渡带荒漠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水盐运移规律与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以及生态系统与气候因子相互作用机理等。采用点面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绿洲稳定性机理和生态安全机制。
在技术方法上,根据已有的资料,通过定点观测,设置了长期观测的生态样带典型样地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来确定监测方案,利用多台同型号的光和测定仪、小气候观测仪在绿洲生态系统、过渡带、荒漠生态系统中进行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动态同步监测,进行区域水盐平衡分析,分析土壤、植被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研究绿洲内部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植被梯度变化对环境时空变化的响应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控制实验选择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农田,进行土壤肥力的调查和定点监测。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做出阜康绿洲、额济纳绿洲、阿克苏绿洲、和静谷地的景观水平结构图和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化图,定量分析土壤水、盐、植被、土地利用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结合气候资料和土地利用状况,探讨研究区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及景观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通过5年的工作,本课题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在1)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2)绿洲水盐动态和生态效应研究;3)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4)绿洲-沙漠过渡带调控与边界稳定性研究;5)区域气候系统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6)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理论与实践等六个方面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初步构建了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