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猪弓形虫病快速检测与免疫防制技术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浙江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杜爱芳; 曲道峰; 叶秀娟; 林纯洁; 张娟敏; 项玉燕; 鲍伟华; 李肖梁; 孔得翔; 余建娣
- 关键词:
-
技术;
检测;
技术研究;
快速检测;
防制技术;
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
免疫;
猪;
快速;
研究;
免疫防制;
防制;
弓形虫病;
- 第一完成单位:
-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获奖时间:
- 2009
- 项目名称:
- 猪弓形虫病快速检测与免疫防制技术研究
- 联系人:
- 杜爱芳
- 联系电话:
- 0571-86971583
- 电子邮件:
- afdu@zju.edu.cn
- 邮编: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
- 单位电话:
- 0571-86971894;86971310
- 传真:
- 0571-86971647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大学
- 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在胎儿或婴幼儿可出现发育畸形、智力障碍、脑炎、脑膜炎甚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弓形虫病在我国家养畜禽中也广泛存在,包括猪、牛、羊、犬、猫、马、鸡、鸭、鹅等,其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有学者对全国24个省市63个地区调查表明,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71.4%,许多地区猪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病猪死亡率可达60%。主要表现为持续高温达41.5℃,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经一周后,耳边缘、四肢、腹下发绀,各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和坏死,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或产出弱仔,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临床上,该病经常与其他一些病原混合感染,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猪副嗜血杆菌等,并具有相类似的症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目前,猪弓形虫病的治疗仍以化学药物为主,一般可用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合用,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弓形虫病的根本防制手段是研制行之有效、使用方便的疫苗。因此,建立简单、快速、准确诊断猪弓形虫病的方法,研制具有较好预防效果疫苗对控制猪弓形虫病流行、增加出口创汇以及在公共卫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建立了猪弓形虫病Semi-nested PCR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可作为该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2、制备了以减毒沙门氏菌双基因突变株为载体传递猪弓形虫双基因疫苗,同时探明了该疫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可用于弓形虫病的免疫防治。
(3)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首次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的猪弓形虫病Semi-nested PCR检测方法;首次研发制备了以减毒沙门氏菌双基因突变株为载体传递猪弓形虫双基因疫苗;首次研究了人参皂甙Rg1对T.gondii融合体微线体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4)技术的成熟程度
建立的猪弓形虫病Semi-nested PCR方法比较成熟,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应用建立的Semi-nested PCR诊断方法及免疫防治技术对杭州、嘉兴、金华、宁波等地区的规模猪场和农户猪场的弓形虫病进行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监控,对检测结果阳性的猪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累计新增产值达1600多万元,经济效益增加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6)历年获奖情况
“肉鸡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获1998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及弱毒疫苗研究”获2000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集约化猪场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研究”获2003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检疫技术研究及进口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获2008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猪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610049619.7(2008)。